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液相催化氧化法对低浓度PH3的净化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Co(Ⅱ)与Cu(Ⅱ)不同配比条件下气体流量、O2浓度、入口PH3浓度、温度等对脱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45℃、混合气含氧量为11%—25%条件下,Co(Ⅱ)∶Cu(Ⅱ)为3∶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反应温度为45—80℃,混合气含氧量为25%—80%时,Co(Ⅱ)∶Cu(Ⅱ)为1∶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Co(Ⅱ)∶Cu(Ⅱ)为1∶1的吸收液较易承受混合气中O2含量、PH3浓度波动及气体流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瞿广飞  龚文琪  祝春水 《矿冶》2002,11(Z1):163-167
目前见诸报道的用于矿物分离的微生物有很多,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矿物分离用微生物种类、作用于矿物的方式、应用等.鉴于矿物分离用微生物的培养成本较高及微生物的分离活性还有待提高,并且培养条件优化实验对实验设计要求很高,本文介绍了几种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及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低温裂解过程进行了催化剂的筛选,筛选出了能使污泥最低裂解温度降低20℃且能提高油产量的催化剂CuSO4和Fe2O3.研究了无催化剂作用下温度对污泥裂解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催化剂添加量.在CuSO4的作用下,污泥在440℃时的挥发份转化率为无催化剂作用下的1.15倍;在Fe2O3的作用下,污泥裂解的最佳温度为390℃,挥发份转化率为无催化剂作用下的1.62倍.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净化方法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选择性净化含磷化氢尾气,这限制了含磷化氢尾气的资源化技术的实现.文章利用自主筛选的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了Pd2 浓度、Cu2 浓度、反应温度、混和气氧体积分数、磷化氢质量浓度、混合气流速等因素对Pd(II)-Cu(II)水溶液净化含磷化氢气体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II)-Cu(II)催化剂在低温(22-73 ℃)、常压下(100 kPa)对质量浓度为850 mg/m3磷化氢气体净化效率可高达100%.并且催化剂稳定性随催化氧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混和气中氧体积分数、吸收液中Pd2 浓度及Cu2 浓度增大而增强;催化氧化净化效率随混和气中磷化氢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的混和气流速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Pd(Ⅱ)-Cu(Ⅱ)催化氧化净化PH_3的动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净化方法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选择性净化含磷化氢尾气,这限制了含磷化氢尾气的资源化技术的实现。文章利用自主筛选的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了Pd2+浓度、Cu2+浓度、反应温度、混和气氧体积分数、磷化氢质量浓度、混合气流速等因素对Pd(II)-Cu(II)水溶液净化含磷化氢气体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II)-Cu(II)催化剂在低温(22—73℃)、常压下(100 kPa)对质量浓度为850 mg/m3磷化氢气体净化效率可高达100%。并且催化剂稳定性随催化氧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混和气中氧体积分数、吸收液中Pd2+浓度及Cu2+浓度增大而增强;催化氧化净化效率随混和气中磷化氢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的混和气流速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以丝光沸石作为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丝光沸石对牛尿废水中总氮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等温曲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50mL的总氮质量分数为1.845%的牛尿废水,吸附剂用量为7.0g,牛尿废水pH=8.0,吸附时间为8.0h,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吸附后总氮质量分数可下降到(0.715±0.023)%,去除率可达到(61.2±1.2)%。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比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氮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7.
瞿广飞  吴淼淼  宁平  郭辉 《化工进展》2013,32(10):2497-2500,2517
对低浓度含铜废水(10~50 mg/L)进行了电渗析浓缩实验研究。实验在自制电渗析装置中进行,电渗析反应槽内置交替排列的阴、阳离子交换膜,从而将反应槽分隔成阴、阳极极室、清室和浓室。废水中的铜离子由于电场力的作用透过离子交换膜被富集浓缩。实验分别考察了直流电压、极板间距、通电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去除效率和浓缩倍数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显示,温度20 ℃、电压8 V、pH=7,极板间距360 mm、通电时间1 h时,铜离子去除效率可达90.4%,浓缩倍数为3.5,清室铜离子浓度为1.44 mg/L。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Fe2O3、CuSO4、水泥、污泥灰份等物质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裂解的影响,筛选出了能使污泥初始裂解温度由300℃下降到280℃的催化剂Fe2O3和CuSO4;研究了催化剂添加量对裂解产物的影响及在添加催化剂条件下污泥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uSO4条件下产油量可提高32.4%,添加Fe2O3条件下产油量可提高76.7%。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主筛选的Pd(Ⅱ)-Fe(Ⅲ)二元催化体系净化磷化氢,提出催化氧化机理,进行了Pd2 和Fe3 离子浓度、温度、氧含量、磷化氢浓度、气体流速等对Pd(Ⅱ)-Fe(Ⅲ)催化体系净化含磷化氢尾气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Ⅱ)-Fe(Ⅲ)二元催化体系在低温(22-73℃)、常压条件下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对磷化氢的脱磷效率可在150 min内保持100%.并且随氧含量增大、Pd(Ⅱ)和 Fe(Ⅲ)浓度增大催化剂稳定性增强.提出的催化氧化机理能合理地解释催化氧化净化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进一步证明了Pd(Ⅱ)-Fe(Ⅲ)催化氧化磷化氢是双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0.
吴自强  瞿广飞 《粘接》2003,24(1):30-32
探讨了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WPS)制备胶粘剂的原理,介绍了化学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改性剂,助剂,溶剂的选择以及几种改性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