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为研究垂直于弱轴方向动载下H型钢构件损伤域高度的影响因素,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板壳模型、纤维模型和多尺度模型,证实了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多尺度模型在预测钢结构板壳节段损伤域高度方面的适用性。开展了36组H型钢构件的有限元分析,揭示了轴压比、长细比、腹板高厚比及翼缘宽厚比4个相互独立参数对损伤域高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H型钢构件损伤域高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和长细比对H型钢构件损伤域高度有较大影响,而腹板高厚比和翼缘宽厚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0号块支模架体系大多用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最不利工况为整个浇筑过程混凝土浇筑完毕,但还未凝结,尚未达到强度,此时模板没有拆除,仍置于支架上。文章以涟水特大桥(48+80+48)m现浇梁1096号墩支模架体系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0号块支模架体系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0号块支模架处于最不利工况下对支架结构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0号块支模架体系中的各部位弹性连接刚度对支模架结构受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中支模架的最大应力通常不是出现在跨中,而是出现在支点处。对节点处进行局部加固是保证0号块施工质量乃至箱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田钦  程海根  康彩霞 《四川建筑》2010,30(1):147-149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航运量不断增大,受船舶撞击而诱发的桥梁跨塌事件日益增多。并且这类事件往往造成桥梁倒塌、船舶沉没、人员伤亡和水陆运输干线长期中断的严重后果,经济损失巨大。因此,船一桥碰撞及桥梁的防撞研究已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国际性课题,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学者、工程界的关注。文中针对跨江公路特大桥船撞事故,概述了国内外规范船一桥碰撞力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防撞设施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H型钢构件为研究对象,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并对比板壳模型、纤维模型和多尺度模型在动荷载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多尺度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迅速计算出钢构件的位移时程图,多尺度模型还能考虑局部屈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多尺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轴压比、长细比、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对损伤域大小的影响,获得各参数对损伤域大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海底地震动对跨海桥梁的影响,以跨海桥梁常使用的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输入4次地震中相邻陆地与海底强震台站的7组实测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墩顶位移与加速度、墩底弯矩与剪力、墩顶相邻主梁的相对位移、以及隔震支座的耗能与位移等,分析海底地震动对隔震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与支座位移均明显增大,并可能造成支座损伤等破坏。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模型及其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建议一种确定CDP模型损伤因子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并推导对应的损伤因子计算公式。采用该建议公式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根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验证了CDP模型用于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适用性及本文建议公式的合理性,为相关学者进行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铝铁(PFS)作为混凝剂进行六联杯罐试验.通过对浊度、氨氮、TOC的去除效果的综合分析.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去除浊度的效率比较高,三氯化铁的TOC去除效果最好,聚合铝铁对氮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比较适合冬季赣江原水的混凝剂为三氯化铁和聚合铝铁。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每一滑动支座附近设置含橡胶缓冲装置的钢挡块,将邻梁间的集中碰撞转移到钢挡块内的多点碰撞,达到有效减小集中碰撞引起桥梁震害的目的。基于梁格法和纤维单元,采用FORTRAN编程软件,建立三维曲线梁桥模型,其中钢挡块和橡胶缓冲装置均考虑了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橡胶缓冲装置的厚度对曲线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缓冲装置依靠缓冲作用,最大能减小57.1%的碰撞力、78.5%的墩顶漂移率、56.3%的主梁最大位移以及减小墩底最大弯矩和曲率等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且厚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