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新工科”面临着创新导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和大量新的未知问题,需要不同学科整合及生产、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以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交通专业特点,研究适合交通领域的“新工科”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和协同育人模式,为交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各大高校同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多学科交叉与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汽车制动管路波动负载发生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描述了汽车制动管路波动负载发生装置的AMESim模型以及在仿真中用到的模型参数。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制动液体积弹性模量等主要参数对制动管路压力波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ABS系统与整车制动系统的匹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车辆转向的稳定性非线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协同学和非线性动力学原理,通过对车辆-轮胎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分析,利用轮胎魔术公式的逐点一阶Taylor展开式,建立车辆转向系统势能函数方程。通过对势能函数曲面的分析,发现车辆转向系统的稳定区域是由车身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确定的极限环,并揭示出车辆转向失稳的机理。最后,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对势能函数方程进行能量变化趋势验证,进而证实所建立转向系统势能函数方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纠纷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此类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当前使用的传统手动报警装置已经不能满足乘客安全需求,尽管车内自动安全检测报警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乘客的基本安全,但是仍存在较多缺陷,对当前使用的报警系统进行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介绍目前顺风车行业安全状况以及市面上车内安全装置使用现状,阐述车内自动安全检测报警系统的主要技术,设计一款车内安全装置,通过Openpose人体姿态估计技术以及多人行为识别方法,基于OpenCV和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技术以及无线传输信号报警技术等来实现预警报警功能,维护车主及乘客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角加速度边界层观测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摩擦、干扰力矩和负载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以离散角位置输出作为观测器的输入信号,研究基于滑模控制的角加速度边界层观测器设计方法.在详细分析边界层观测器结构基础上,通过设计滑动模态,给出观测器控制量的确定方法,并分析影响观测器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其设计原则,结合具体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角加速度边界层观测器.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扰动条件下,设计的角加速度边界层观测器可实现角加速度信号的快速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6.
车辆动力学平衡点是汽车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中的关键参数。但车辆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使传统的解析方法无法求解平衡点,而基于梯度的数值方法和遗传算法在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都存在局限性。为准确有效地求解车辆动力学平衡点,提出一种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和拟牛顿法的混合求解方法。利用达芬方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给出基于轮胎魔术公式的3自由度车辆动力学系统模型,利用提出的混合求解方法得到不同转角输入下车辆平衡点,并与单独的遗传算法求解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求解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3自由度车辆动力学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运筹学是国内多数院校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要求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矩阵。利用期末考试和课内实践成绩开展了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测算,并根据达成度数值提出了持续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毕业要求达成度测算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流专业建设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及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和外部评价是其主要内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二者能够有机结合。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一流交通运输专业的建设问题与解决途径。提出了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4+”理念的一流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方法,以及持续完善专业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