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八宝茶合八宝的功效于一体,富含营养,具有补血养气、消暑败火等功效.通过前期实验确定了八宝茶最佳配方.现主要研究八宝茶中地梢瓜、黑枸杞、黄芪3种主要成分的浸提工艺,并对八宝茶理化指标进行检测.以感官评定为主要评价手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八宝3种主要成分的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八宝茶的最佳浸提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6 min,料液比1∶30;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八宝茶水分、灰分含量合理,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此研究对八宝茶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孜然所具有的多种营养特点及其生理功能,与传统的调味油制作工艺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食用调味油.其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孜然调味油的制作工艺参数,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60℃,孜然粉10 g,姜末7 g,蒜末5 g,辣椒末6 g,麻椒末3 g,浸制时间20 min.并在此条件下,测定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内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校园范围内共有种子植物124种,归属于37科92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较多,占所发现植物种类的39.5%,并就校园的绿化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蜡切片是观察组织微观结构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该文针对干制怀山药硬度高、含水率低的特点,在传统石蜡切片的基础上增加软化预处理过程、加长固定时间等步骤。结果表明:改良技术染色效果很好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结构;运用改良技术观察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怀山药的微观结构,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组织破坏程度较为相似,其木质纤维破坏严重,组织结构致密,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木质纤维破坏较少、组织结构较完整。该研究为干燥物料观察微观结构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5.
6.
以沙果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研究了原料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从糖化酶加酶量、酶解时间、碱解pH、碱解温度和碱解时间筛选出影响显著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沙果中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沙果中IDF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加酶量为0.6%(g/g),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90 min,碱解pH为10,碱解温度为50℃,碱解时间为90 min.  相似文献   
7.
牛肉以其高蛋白、多矿物质、味道鲜美等特点而备受大众喜爱。从牛肉的营养特点和开发价值着手,综述了目前牛肉的消费情况、四川省肉牛养殖、牛肉加工技术等方面现状,结合在牛肉生产和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巴克夏和杜洛克猪为父本选育的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了解不同品种猪肉之间挥发性 风味物质的差异,通过对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评价为选育优质猪种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提取猪肉的 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风味物质,应用Origin 8.0软件和Xcalibu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 比猪肉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及稳定性。结果表明:DLY系猪肉样品中共检测出38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 13 种、呋喃类1 种、醇类6 种、酮类3 种、含硫化合物1 种、酸类14 种,DLY933猪肉样品中的正己醛相对含量最 高,达45.895%;SH451系猪肉样品中共检测出50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25 种、呋喃类1 种、醇类9 种、酮 类2 种、含硫化合物1 种、酸类11 种,SH451-2猪肉样品中的正己醛相对含量最高,达75.986%;DLY和SH451系猪 肉样品共有的风味物质占15 种,SH451系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于DLY系猪肉;SH451系猪肉样品的醛 类物质平均相对含量为74.68%,显著高于DLY系猪肉的57.47%,但DLY系猪肉样品的含硫化合物含量高于SH451系 猪肉,2 个猪种的风味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低交联度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交联淀粉交联度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0.3%,反应温度55℃,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20%,反应时间160min,此条件下可制得沉降积为2.32ml的马铃薯交联淀粉。  相似文献   
10.
以沙果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研究了原料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从糖化酶加酶量、酶解时间、碱解pH、碱解温度和碱解时间筛选出影响显著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沙果中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沙果中IDF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加酶量为0.6%(g/g),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90 min,碱解pH为10,碱解温度为50℃,碱解时间为9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