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四乙烯五胺、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PAK-1,并在实验室真空过滤脱水装置上,对阳离子聚电解质PAK-1和其它聚电解质应用于细粒煤的过滤脱水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变量有:聚电解质的种类添加量、添加方式以及细粒煤浆的pH值等。  相似文献   
2.
新型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性能、用途、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流程.对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开发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将对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及工业化起到促进作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LiF和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BCP)作为聚3-己基噻吩(P3HT)/[6,6]-苯基-C61-丁酸甲脂(PCBM)体系聚合物光伏电池阴极界面层,研究了高温后退火处理对不同界面层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LiF界面层的引入,在活性层和阴极界面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偶极作用,从而改善了电池的性能,进一步高温热退火处理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界面作用,使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BCP界面层的引入,虽然阻挡了金属电极Al到PCBM的电子转移,导致复合减小,提高了器件的开路电压,但是在进一步高温后退火之后,BCP界面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使得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苯基嘧啶类铁电液晶及手性掺杂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从Clark和Lagerwall提出表面双稳铁电液晶显示原理后,铁电液晶材料在显示领域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新型苯基嘧啶类铁电液晶及手性掺杂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不同结构的手性中心和末端链对其自发极化率、响应时间和相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化学药剂在选煤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化学药剂在浮选、选择性絮凝、油团聚等选煤工艺及精煤和尾煤的固液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VI)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用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思路.采用φ50 mm的浮选柱,通过特制的溶气释放器在柱体内产生微泡.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原理.采用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AlCl3为絮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废水pH控制、溶气压力、回流比、絮凝剂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的条件下,处理效果很好,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中难分离的细粒级油分,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利用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研制了溶气析出式浮选柱及液位调节装置,建立了一套试验研究系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聚合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通过系统试验,考察了溶气压力、进水pH值、处理量、回流比、泡沫层厚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絮凝剂投加浓度等因素对除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2-氯咪唑并[1,-α]吡啶-3-磺酰胺是合成低毒长效除草剂咪唑黄隆的重要中间体,以2-氯咪唑并[1,-α]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氯磺酸磺化法合成了2-氯咪唑并[1,-α]吡啶-3-磺酰胺.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质谱仪(MS)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磺酰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 h,氯磺酸与2-氯咪唑并[1,-α]吡啶的用量比为1.2:1,加入三乙胺可将收率由15.4%提高到70%以上;氨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7 ℃,加入乙腈可将收率由60.1%提高到79.6%;方案经改进后,总反应时间缩短3 h,收率提高了5.5%.  相似文献   
9.
采用黑曲霉生物降解苊醌,将苊醌代谢为毒性较低的物质.探讨了反应时间、底物浓度、菌体浓度、pH值和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在100mLpH=7.2的缓冲溶液中,摇床反应96h、苊醌浓度为2.74mmol/L、1g(干重)黑曲霉的条件下,苊醌的降解率最高,为93.7%,其中底物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黑曲霉对苊醌的代谢主要为还原反应,通过探讨反应路径,发现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较高的手性醇类化合物的收率.本研究为微生物催化还原刚性的前手性酮制备手性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硝酸胍为原料,在醇钠的碱性体系中发生亲核加成-消去反应(环化)首先合成了2-氨基-4,6-二羟基嘧啶;然后经氯化和烷氧基化反应合成了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采用单因素法探索了反应时间、pH值和催化剂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和简化操作的效果,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