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识别和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波形分析法是根据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和孔洞结构特有的非均质性,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确定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碳酸盐储集层地震识别模式,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表地质、地震、电法、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对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北段逆冲推覆前锋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逆冲推覆前锋断层整体为隐伏断层,并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仅在香水场—江油一带出露香水断层,对应地表的厚坝高陡地层变形带,沿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滑脱层没有大规模位移量向盆地内传递。逆冲推覆前锋断层在厚坝以南部分为断坪-断坡多转折断层,沿嘉陵江组上断坪滑脱形成中坝背斜;而在厚坝以北部分则为铲型断层,深层寒武系被逆冲出露地表。以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为界,断层上盘叠瓦构造带在印支期大规模逆冲,喜马拉雅期再次活化,下盘隐伏构造变形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下盘隐伏构造生储盖匹配条件整体较好,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上盘在重华以北出露三叠系及更古老的地层,油气保存条件差,而重华以南至武都地区被侏罗系覆盖且嘉陵江组膏盐岩层较厚的断块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备成藏条件。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不仅是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盆山分界断层,也是川西北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3.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笔者从取心井岩心与测井资料入手,通过对长63油层沉积相精细研究,认为长63油层为三角洲前缘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中以中扇分支水道微相最为发育,占整个浊积扇面积的80%。在此基础上,对有利沉积微相、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力度的不断加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以及天然气成藏演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新认识,并且在该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等多层系、多领域都取得了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归纳总结该盆地近期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成果表明:①栖霞组沉积受加里东末期古地貌的控制,在川西海盆边缘和川中地区环古隆起周缘发育了规模分布的台缘滩和环带状台内滩,滩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白云岩储层发育,含气性好;②盆地内茅口组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储渗体——一种是叠加白云化作用的受相带控制沿台缘和台内高带发育的滩体,另一种是茅口期末受大规模侵蚀作用在岩溶斜坡带分布的有效岩溶储层;③在成都—简阳地区发现了火山岩气藏,其优质储层为火山岩爆发相,厚度大、物性好、分布面积广,该种新类型气藏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领域。结论认为,中二叠统多层系、多领域天然气规模勘探潜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与地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构造建模研究,结合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模拟对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北段进行构造几何学分析,解析该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落实断层变形特征和构造圈闭,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角坝断裂和(1)号断裂为分界断层,可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划分为前山推覆带、前锋带、潜伏构造带3套构造单元;(2)前锋带(1)号断裂前端发育产状陡立倒转的断层传播褶皱,其下盘可识别出逆掩隐伏构造;(3)前锋带发育4套垂向叠置的二叠系—三叠系岩片,该构造带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变形、喜马拉雅期活化;(4)隐伏前缘带受寒武系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两套滑脱层夹持形成3套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结论认为:(1)号断裂下盘隐伏的上古生界构造(中构造层)和上盘的红星构造背斜形态完整,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技术及精细构造建模方法,给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储集空间和流体性质十分复杂,地震反射信号弱的特点。传统叠后地震资料和技术手段难于准确预测这类油气藏的分布和品质。基于地震资料保幅叠前道集,运用纯纵波储层反演技术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运用频率依赖AVO反演方法预测一间房组含油气性,实际应用效果证实预测结果良好;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有利分布区,能够为溶蚀孔洞储层的展布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深层次生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断裂、不整合、构造背景下的上倾部位等因素的控制。地球物理新方法在碳酸盐岩油气藏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对塔里木盆地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安塞油田王窑长6油藏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是导致油区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基础地质出发,在对油区储层地质和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之后,建立了反映地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挖掘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体。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相元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的控制下采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物性参数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安塞油田王窑长6油藏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是导致油区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基础地质出发,在对油区储层地质和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之后,建立了反映地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挖掘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体。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相元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的控制下采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物性参数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储集空间和流体性质十分复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分布特征.传统叠后地震资料和技术手段难于准确预测这类油气藏的分布和品质,制约了勘探成功率.基于DEM-Gassmann岩石物理模型和地震资料保幅叠前道集,运用叠前弹性反演对ZG8井区鹰山组储层、流体进行了预测,通过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反演和叠后综合预测裂缝,所得结果与实际钻、测井资料吻合.依据地球物理手段对复杂油气储层进行精细刻画,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构造枢纽带、古斜坡、断裂、削截不整合尖灭带4类因素对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分布特征的控制,该地球物理新方法在复杂油气藏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对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