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江汉盆地盐间特殊油藏赋存于上、下盐岩夹持的非砂岩地层中,其岩性为细晶一巨晶钙芒硝岩、泥晶含铁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以薄层状、页片状韵律性沉积为特点。本文从岩心观察描述入手,通过核磁共振、CT、电子探针等多项先进技术,结合成像测井、CSU测井和钻井资料,详细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及储集类型。通过五种非常规开采方法矿场试验,研究了一套完善的适合盐间特殊油藏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王场油田盐间非砂岩油藏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自生自储油藏。了解盐间非砂岩油藏生产井完井、试油、试采及生产方式,对分析盐间非砂岩油层驱油机理及储层影响因素,找出盐间非砂岩油藏开采规律很有帮助,以便寻找试验研究增加储量和产能的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盐间非砂岩储层岩心样品在常温常压和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对比研究分析认为,覆压对孔隙度、渗透率影响较大,储层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覆压的影响;高温高压对岩电实验参数影响较大,采用地层条件下所测定的岩电实验参数,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与实测含油饱和度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潜江凹陷是一受北部单向物源控制的断陷盐湖,其北部以砂泥岩地层为主,南部为盐韵律地层;经过近五十年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在北部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的砂泥岩地层的沉积相划分体系已基本成熟。中南部的盐间地层以机械-化学沉积或化学沉积作用为主,其岩石相随沉积环境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明显的响应特征。不同盐间层岩石相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可为寻找盐间泥质白云岩有利区以及指导隐蔽性砂岩油藏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采井的动态特征分析.研究了盐间非砂岩油藏渗流特征.针对油藏地质特点提出了不同于常规油藏的开发模式。认为盐间非砂岩油藏属于中孔低渗透一特低渗透油藏,油层具有较强应力敏感性,常规油藏改造难以见效;针对储层普遍含盐强亲水的特点.提出两段式温和开采模式,经现场实施取得初步成效.为盐间特殊油藏规模开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坪北油田属典型的特低渗透、低压油藏,油井自然生产无产能,均采取压裂方式投产,由于压裂油井具有明显的裂缝特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的地质建模技术一直以来是一难点,也是关系到开发调整优化的关键。以坪北油田北四区为例,在动态特征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多个裂缝概念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已开发区块开展数值模拟,通过与生产实际对比,确定了合理的裂缝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利用裂缝模型从井距、井网以及中后期井网加密调整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坪北油田北四区合理井距为140~240m,排距为80~110m,针对早期450m×150m井网,在开发中后期应采取井间加密和"之"字形排间加密,加密调整方案预测期末采出程度达17.29%。  相似文献   
7.
盐间非砂岩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鲜见的特殊类型油藏,盐间非砂岩层韵律性强,既是烃源层又是储集层,厚度虽薄但横向分布稳定。盐间烃源层有机碳含量中等,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成烃转化率较高,因处于封闭环境,热演化存在迟滞效应,盐间储集层物性差,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其次是裂缝。盐间非砂岩油藏为典型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王场等背斜构造区始终处于油气运称移的指向上,直疃裂缝油藏形成的关键时间为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以及广华寺组沉积末期,盐间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已成为潜江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江汉含油气、含盐盆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适合含油气、含盐盆地的油盐兼探综合采矿的方法和技术,开展黄场盐矿的油盐兼探,并结合黄场盐矿的地质特点,提出了黄场盐矿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油盐兼探方法和技术。通过潜江凹陷油盐成矿规律分析及黄场盐矿的勘探实践,总结了油盐兼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赵集盐矿开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赵集盐矿地质特点,通过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和开采方法对比优选,提出对井压裂法是赵集盐矿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开采方法,为赵集盐矿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