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 ylolique 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促进效果明显.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2 g/L,蛋白胨9 g/L,氯化锰5 mg/L,初始发酵pH5.0,装液量30 mL,接种量为4%,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144 h.优化后5 μL BW-13发酵液抑菌圈提高到28.5 mm,比优化前提高了28.94%.  相似文献   
2.
对酿酒酵母CWY132利用糖蜜为碳源,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以聚丙二醇(PPG1500)作为抽提剂的液-液两相培养中,采用分批补料方式添加糖蜜和L-Phe使2-苯乙醇产量明显提高。在0、4、8、12、24 h分别添加40 g/L糖蜜,4、8 h分别添加12 g/L、3g/L L-Phe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中,2-苯乙醇产量最高达到9.03 g/L,其中抽提相中2-苯乙醇浓度22.5 g/L,比优化前的液-液两相单批培养中的产量4.82 g/L提高了87%。底物L-Phe的摩尔转化率达到0.82 mol/mol。  相似文献   
3.
将优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serine alkaline protease,SAP)基因克隆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上,在酿酒酵母Whu2d中进行表达。发酵酿酒酵母工程菌,对重组碱性蛋白酶酶学性质和降解豆粕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工程菌发酵液中碱性蛋白酶酶活比出发菌株高55.2%。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8.0,在pH值为7.0~10.5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相对酶活可以保持在80%以上。与出发菌株相比,工程菌发酵后豆粕培养基中酸溶蛋白含量提高42.1%,粗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分别降低41.9%和57.4%。以上结果表明:该碱性蛋白酶酿酒酵母工程菌可以用于饲料、食品等富含蛋白原料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深化中国大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评价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寻求并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势在必行。课程采用"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灵活选择讲课、出试卷和期末闭卷考试等模式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价,使考核评价的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考核评价的重点向过程评价转变,考核评价的方法向定性加定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可为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aciens)BW-13发酵滤液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病原真菌灰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具有热稳定性好、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在pH 3~9范围内稳定,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基本不丧失活性的特点.通过发酵液预处理,活性炭吸附,D293强碱性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产生的抗真菌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显示分离得到的抗真菌物质在220 nm处有单一的活性峰.  相似文献   
6.
以酿酒酵母(S.cerevisiae)细胞为正筛选模型的筛选结果显示,中草药黄连醇提液能挽救酿 酒酵母在Calcofluor white(CFW)抑制浓度下的生长.利用酿酒酵母几丁质合成酶缺陷型菌株的最 低抑菌浓度试验发现,几丁质合成酶Ⅲ缺陷型菌株(CHT003)对黄连醇提液的敏感性比野生型大4 倍.几丁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连醇提液处理后野生型酵母和缺陷型菌株CHT003的几丁质含 量明显降低,由此推测黄连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抑制酵母细胞壁几丁质合成酶Ⅲ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情况反映了直流输电系统节能降耗水平和运行经济性。文章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所属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06—2009年4月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换流站站用电量和系统损耗电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与直流输电量及环境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酵母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L,酵母氮碱0.17g/L;最佳初始pH5~6,接种密度1.21×107/mL,最适培养温度28~30℃,200r/min振荡培养36h。优化后2-苯乙醇产量达到3.98g/L,比优化前的1.9g/L提高了109%。原料L-苯丙氨酸的摩尔转化率从最初的51.4%提高到了92.7%。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聚球藻PCC7942及其野生藻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培养基初始pH和碳、氮源浓度等单因子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PCC7942及其野生藻生长的影响,对其中NaHCO3浓度、KNO3浓度和初始pH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以BG-11为基础的培养基成分的最佳组合及最适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转化藻于28 ℃,光照强度1 500 Lx,往复式光照摇床转速75 r/min,初始pH=9.0,NaH-CO330 mg/L,KNO31.7 g/L(其他同BG-11培养基)培养;野生藻于28℃,光照强度2 000 Lx,往复式光照摇床转速75 r/min,初始pH=9.0,NaHCO340 mg/L,KNO32.2 g/L(其他同BG-11培养基)培养,藻细胞生物量均得到有效地提高,其比增殖速率分别达0.375 d-1和0.382 d-1,比优化前分别增加106%和99%,这为微藻的进一步高密度放大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等功效.生产上用的赤霉素主要通过水稻赤霉病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工业发酵而来.赤霉菌工业生产菌株不产生孢子,不易进行以孢子为受体的外源基因转化.本研究建立了工业赤霉菌原生质体制备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受体、利用电击高效转化外源基因的方法.结果发现崩溃酶(Dryslase)和溶壁酶(Lysing enzyme)以3:7的质量比混合时对赤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效果最好.电压为0.8~1.0kV的范围内原生质体的转化率最高,1μg DNA可以得到18个转化子.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藤仓赤霉工业菌株的遗传改良,还可以用于水稻赤霉病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