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含铈IF钢中铈夹杂物生成的热力学规律,以及铈对钢液中Al_2O_3夹杂物的变质机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观察和分析了IF钢和含铈IF钢中的主要夹杂物,结果表明,铈在氧、硫含量均小于0.0006%的超低氧、硫IF钢中仍能够同时脱氧、脱硫、脱磷,具有净化钢液作用;含铈IF钢中的稀土夹杂物主要为Ce_2O_3、Ce_2O_2S、CeAlO_3夹杂物,各稀土夹杂物呈球状或椭球状,且尺寸均小于2μm,钢中未发现稀土硫化物夹杂;含铈IF钢中的Al_2O_3夹杂物被铈变质为尺寸较小的CeAlO_3夹杂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不同成分316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在950、1000、1050、1100 ℃以0.05 s-1的应变速率下进行高温拉伸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曲线、断口形貌、变形区以及未变形区组织,研究增氮降镍对试验钢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氮降镍使单位截面的杂质偏聚数量上升,恶化了试验钢的断口形貌,从而降低了钢材的热塑性,断面收缩率平均下降了37.5%;增氮降镍使钢材的抗拉强度平均提高了42.5%。  相似文献   
3.
杨吉春  栗宏伟  周莉  张剑  刘南 《钢铁》2015,50(11):81-87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热力学计算、显微观察、硬度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铈在氧和硫质量分数均小于0.000 6%的超洁净IF钢中的存在状态,以及铈对钢的Al2O3夹杂物、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铈质量分数为0.006 1%~0.009 3%时,铈的固溶量为0.004 1%~0.006 7%,约70%的铈以固溶形态存在,其余的铈以夹杂物形态存在,钢中不存在铈铁金属间化合物。铈能够将Al2O3夹杂物转化为尺寸较小的球状CeAlO3夹杂物,具有变质夹杂物的作用。铈具有改善IF钢的显微组织的作用,钢中铈的固溶量越大,晶粒越细。与不含铈的IF钢相比,当钢中铈质量分数为0.006 1%和0.009 3%时,钢的洛氏硬度分别提高了7.6%和12.7%。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法,探索精炼渣内不同物质对熔化温度、粘度和脱硫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aO含量提高,熔化温度减小,至12%左右持续平缓;当2<CaO/Al2O3 <2.6时,熔化温度上升,2.5左右达到峰值.当2.6< CaO/Al2O3<4时,熔化温度减小;Si02含量提高,熔化温度加大,在w(SiO2)为12%左右加速上升.当0< w(BaO) <15%时,粘度变小,w(BaO)为12%左右曲线斜率接近零;当2<CaO/Al2O3<4时,粘度升高;当10%<w(SiO2) <20%时,粘度升高,至w(SiO2)达14%左右,精炼温度图像斜率稍有增加.当0<w(BaO)<15%时,脱硫率先增加后降低;脱硫率随CaO/Al2 O3比值增加,先升后降,在该比值为2.6左右最高;脱硫率则随SiO2含量的提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显微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定、EBSD分析的方法,研究了TIG焊接热输入对1.2 mm厚的SAF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焊缝中,随着热输入由110 J/mm增加至156 J/mm,铁素体晶粒尺寸由90μm增至200μm,晶粒的粗化减少了奥氏体的形核位置,同时热输入的增...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钒含量对高氮20MnSi螺纹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试验钢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钒含量的增加,高氮20MnSi螺纹钢晶粒由8.6μm变化到1.9μm,但渗碳体析出不平直;当钒的含量为0.039%时,会使屈服强度达到944 MPa,抗拉强度1 100 MPa,伸长率26%,屈强比0.85,显著提高了螺纹钢的力学性能;钒的增加使高氮20MnSi螺纹钢脆性区转变为塑性区,当钒含量为0.047%时,试验钢的脆性区消失。  相似文献   
7.
在变形量为60%,应变速率为0.01~0.1 s-1,变形温度为950~1100℃的条件下,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不同成分316不锈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试验,通过分析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变形后组织、热变形激活能,得到增氮降镍对试验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变形条件下,试验钢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增氮降镍后,提高了试样的变形抗力,其热变形激活能显著增加,由420.26 k J·mol-1分别提高到514.28和473.7 k J·mol-1,抑制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首先讨论了高斯杂波背景中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的原理,然后通过分析慢门限CFAR、邻近单元平均恒虚警(CA—CFAR)检测性能的优劣,提出了改进型CFAR方案,并在计算机模拟统计的基础上对5种处理器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对数平均选大恒虚警电路在复杂杂波环境中工作最优,其它各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07Cr17Ni12Mo2N奥氏体不锈钢试样分别在950,1000,1 050,1 100℃以0.05 s-1的应变速率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通过分析试验钢组织、断面收缩率曲线、抗拉强度曲线、断口形貌,研究镍对试验钢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镍后试验钢仍为单一的奥氏体组织;热塑性有所降低,断面收缩率平均下降了18.87%;抗拉强度平均提高了12.39%.  相似文献   
10.
杨吉春  张剑  周莉  栗宏伟 《特殊钢》2015,36(3):43-45
试验钢(/%:0.22C,1.46~1.66Mn,0.45~0.58Si,0.011~0.013S,0.010~0.012P,0.014~0.047V,0.040~0.044N)由真空感应炉冶炼,浇铸成10 kg锭,锻成25 mm×25 mm坯,并进行870℃ 40 min空冷热处理,经180天自然时效后,观察该钢的组织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自然时效后高氮20MnSi螺纹钢晶粒变细小,晶粒尺寸为0.8~6μm,带状组织消失,因V(CN)析出,钢的屈服强度提高25~93 MPa,抗拉强度提高17~157 MPa,伸长率由9%~15%提高至26.0%~31.5%,并且自然时效后试验钢的脆性区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