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合理注水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合理注水强度是开发好油藏的重要参数之一,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合理注水强度的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中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多孔介质中的水驱油过程简化假设成并联毛管中的水驱油过程,基本泊谡叶方程和毛管压力特征,推导了并联毛管中产量分配公式和合理产量计算表达式,建立了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合理注水强度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采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出的合理注水强度与油藏实际注水强度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确定的注水强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制备纳米SnO2薄膜,通过热处理使其晶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形貌分析表明,在20~80nm的粒径范围内,可通过工艺配方参数的调整人为控制SnO2薄膜的颗粒大小。通过工艺优化制得粒径为27nm左右的薄膜,薄膜颗粒较小,分布均匀,薄膜的透明性好。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SnO2特征峰愈来愈尖锐明显,晶体结构趋于完全。Zeta电位分析表明,添加分散剂溶胶的Zeta电位比未添加分散剂溶胶的Zeta电位高;Zeta电位越高,溶胶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杨晓蓓  冯毅等 《河南石油》2000,14(6):17-19,43
砂砾岩油田开发入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油层上倾尖灭带附近的剩余油潜力显得日趋重要起来,上倾尖灭带油层薄,物性差,分布系数低;剩余油分布线长、面窄、厚度小,井网控制程度差;新井投产产能低、稳产期相对较长,因此,必须采用特殊的挖潜方式,对单一油层部署水平井、对叠瓦状油层部署大斜度定向井,对参差不齐的多油层部署多底井,对上倾尖灭带与零散小油砂体的组合部署多靶心井,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油层保护措施,采用行之有效的喷砂射孔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砂砾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双河油田为例,运用特高含水期油井密闭取芯、长岩心水驱油实验等室内实验资料,对油层水淹状况变化规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及参数变化规律、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储层水淹程度加剧,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参数及渗流特征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认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对策应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制备纳米SnO2薄膜,通过热处理使其晶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形貌分析表明,在20~80nm的粒径范围内,可通过工艺配方参数的调整人为控制SnO2薄膜的颗粒大小。通过工艺优化制得粒径为27nm左右的薄膜,薄膜颗粒较小,分布均匀,薄膜的透明性好。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SnO2特征峰愈来愈尖锐明显,晶体结构趋于完全。Zeta电位分析表明,添加分散剂溶胶的Zeta电位比未添加分散剂溶胶的Zeta电位高;Zeta电位越高,溶胶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流苏石斛花中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流苏石斛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从流苏石斛花中检测出23种香气成分,其主成分(相对质量百分比)为α-蒎烯(45.06%)和β-蒎烯(23.22%)。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 ,原油黏度高 ,储集层胶结疏松 ,约有 4 0 %的稠油资源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或注蒸汽开采方式投入开发 ,而这部分稠油资源基本上适合出砂冷采技术的应用。该油田在开展广泛的技术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矿场先导试验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G4 90 6井油层厚度 9.4m ,脱气原油黏度为680 0mPa·s ,密度 0 .94 98g/cm3,实验过程中产出液含砂率高达 2 %~ 2 0 % ,呈泡沫状产出 ,泡沫油密度为0 .58g/cm3,日产油量一般为 2 0~ 30t,是同一油藏常规试油产量的 10倍以上 ,是蒸汽吞吐产量的 4倍以上。河南油田计划在将该技术投入工业性应用的同时 ,进一步拓宽开采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9.
河南稀油油田经过22年的高速开发,到1999年底,油田采出程度已达34.56%,综合会水匕达90.38%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含水升高,油井单井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经济上入不敷出的亏损井及接近亏损边缘的低效并也呈增1(趋势。这些并的含水基本上在观I”O以上。部件井含水超过QS”。日产油一般低于15[。向产液低产油,不仅需要大幅度增加注水量,而且要处理大量产酒量,使原油成本攀升,经济效益下滑.为此,河南油田把低效并的治理作为油田控水稳油的重点工作来抓。低效井治理的基本做法是,在经济分析确定亏损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砂砾岩油田开发进入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油层上倾尖灭带附近的剩余油潜力显得日趋重要起来。上倾尖灭带油层薄、物性差、分布系数低;剩余油分布线长,面窄、厚度小、井网控制程度差;新井投产产能低、稳产期相对较长。因此,必须采用特殊的挖潜方式,对单一油层部署水平井,对叠瓦状油层部署大斜度定向井,对参差不齐的多油层部署多底井,对上倾尖灭带与零散小油砂体的组合部署多靶心井。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油层保护措施,采用行之有效的喷砂射孔等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