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理论方面的研究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多数学者在排污权交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的讨论中,几乎忽略了初始排污权在不同分配条件下进行交易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问题。从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出发,分析了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条件下进行交易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夹心复合墙在国内应用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德  周丽红 《砖瓦》2010,(12):29-31
夹心复合墙作为一种新型墙体,在我国严寒及寒冷地区已有不少应用,但没有统一而具体的设计和施工等要求,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主要介绍了国内夹心复合墙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材料气孔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发泡剂和粘结剂,烧结制备高孔隙率保温材料的工艺。该材料可通过控制发泡剂的加入量和烧成温度来调节多孔保温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孔径大小。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相结构及扫描电镜观测微观结构的结果表明,该保温材料的主相为非晶相,材料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通过实验,对不同烧成温度下的材料研究分析其气孔形成机理,气孔的形成过程包括液相生成、气孔形成、气孔长大和气孔上浮4个过程;气孔形成的重要工艺参数为烧成温度在1000~1200℃,在发泡温度附近温度升降速率必须缓慢,以2~5℃/min为宜。  相似文献   
4.
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产品研究开发”课题之一的“节能型复合墙体与结构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烧结装饰砌块(砖)、烧结装饰砌块(砖)夹心复合墙体、轻质高强混凝土结构材料与钢结构用自保温木塑外墙体系的研究开发工作。本文主要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利用污泥生产膨胀陶粒的试验研究与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德  刘蓉  高隽  王小超 《砖瓦》2011,(1):52-55
介绍了城市污泥的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分析污泥作为陶粒原料所具有的特性基础上,论述了利用污泥生产陶粒的试验研究所取得进展,提出了页岩污泥陶粒的基本工艺流程,介绍了污泥陶粒生产线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库淤泥烧结装饰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德  刘蓉  高隽 《砖瓦》2009,(2):7-12
随着时间的累积,使得水库淤泥淤积,造成水库容积不断的减小,而挖掘淤泥不但耗费成本且挖掘出来的淤泥无处可去,常常造成经济及环保的双重问题。将水库淤泥这一新型矿物原料建材化利用,制造成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但免除淤泥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过去被视为“废土”的水库淤泥变成有价值、环保、高性能的新型“绿色建材”。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库淤泥等黏土质原料的特性和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水库淤泥陶粒生产线工艺设计的总体布局、工艺与设备特点,以及烧成工段采用多通道燃烧器、高温电视和比色测温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主要热工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自保温和与复合保温的热阻值和传热系数,并介绍几项典型工程。建议各地区在节能建筑中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时,应根据当地轻骨料资源情况确定自保温或复合保温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李寿德  秦仙景 《砖瓦》2007,(9):125-127
通过对页岩陶粒厂设计中的体会,介绍了页岩的分类与性质对页岩陶粒的影响和对原料进行试验检测的重要性,阐述了生产规模与回转窑的选型、煤磨系统和成品处理工段的设计体会和设计中采用的降低页岩陶粒热耗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危旧房改造、房地产发展和市政工程建设,建筑垃圾排放量剧增。本文以旧城改造的建筑垃圾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页岩为粘结剂,采用传统烧结砖生产工艺、真空挤出成型等方法,试制建筑垃圾烧结空心砖,并对将来产业化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这项研究成果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