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大体积混凝土坝的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的数量大,强度高,水泥发热量多,兼之设计和施工缺乏经验及设备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便易于发生不同程度的质量事故,就其性质可分四类,即:冷缝、裂缝、架空不密实和强度合格率较低。以上事故肯定削弱了建筑物的强度,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程度,但定量的评定其危害性,以及能否采用施工比较简便的灌浆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如何,尚少参考文献。为此由长办与某工程局在某坝,对上述前三类事故进行了模拟试件的力学和灌浆试验,兹就试验主要成果及看法分述如下,以供讨  相似文献   
2.
壩区壩段的选择三峡自奉节至宜昌系由三个主要峡谷:瞿塘峡、巫峡及西陵峡所组成,全长205公里。峡谷内岸陡、河狭、水深,流急。洪枯水位变幅在30公尺以上。除水运外无陆路交通。三峡在地质构造上都是由近乎垂直河道的大背斜所组成,全区主要系沉积岩,只在下段西陵峡的中部黄陵背斜地区系花岗岩区。在背斜东翼峡谷出  相似文献   
3.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指示草案中对国家电气化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就中预定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水力发电站,这些电站运转时不需消耗燃料,因而可以供给廉价的电力。在五年计划的末期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量将达590亿度,它占全国年总发电量的18%以上。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利枢纽初设要点报告已经胜利完成了,坝区坝段在经过综合指标的充分论证后已选定为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以下简称美Ⅷ)。在两个坝区的最优坝段:南津关坝段及三斗坪坝段上都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水工布置研究,现将工作概况介绍如下:(一)设计标准的确定在几个坝段的设计比较工作中,设计标准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对坝段的比较都有相当重要影响;建筑物型式的选择对比较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5.
6.
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产生了危害性的裂缝,可用沿缝抽槽然后回填混凝土的处理措施,以恢复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这需要研究解决两个问题:爆破抽槽的震动破坏影响及回填胶结的强度。关于第一个问题在《用爆破法在大体积混凝土内抽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已作详细报导。在第二个问题中,影响回填质量的主要是回填材料的体积变形,其中包括三个部份:温度变形、干缩及自生体积变形。因此,水泥性能的研究选择及回填的施工温度控制是本试验的中心课题。除在室内作了一些材料性能试验外,又在野外的大试件上作了施工控制试验。大试件长18米宽7米高5米,沿长度方向的中央抽挖一条宽2米的直槽,槽的一侧挖有键槽(图1)。试件尺寸及基础的选择,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型大体积混凝土的边界条件。如果试件浇在火成岩上,试件抽槽回填后,顶面及侧面均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在试件内部及回填接缝面上埋设了观测仪器,又用大口径钻孔骑缝取样进行力学检验。根据所得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厘定库姆塔格沙垄以西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构造环境,通过土屋东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确定岩体的成岩时代,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确定岩浆源区性质。地表出露岩体主要是橄榄辉长岩,化学组成以拉斑玄武岩系列为主。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289.7±1.4)Ma,与东天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含矿岩体的形成时间一致。锆石的Lu-Hf同位素特征显示源区为亏损地幔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俯冲板片流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和地壳物质的加入,产于碰撞后伸展环境。研究结果为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沙垄以西地区寻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铜镍硫化物矿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砌体外墙和屋面渗漏有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多年建筑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文中阐述了砌体外墙和屋面防渗漏的技术措施和各种做法。  相似文献   
9.
10.
直布罗陀坝(Gibralar dam)位于加州圣塔—巴伯拉(Santa-Barbara)的圣塔尼河(Santa River)上,是一座混凝土拱坝,建成已67年。为了地震时的安全,业主要求加固坝体。根据方案性设计研究,最好的加固方案是在坝体下游面贴筑一个碾压混凝土块体,另外还研究评价用碾压混凝土加高大坝的可行性,成果表明大坝可加高40英尺来扩大库容。本文提供了推荐的加固、加高的设计依据及混凝土的配料设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