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轮系多支柱飞机刹车液压管路振动不仅影响刹车系统的工作性能及寿命,还将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着陆安全。在首次飞行前,必须对其刹车液压管路系统进行振动机理分析。采用压力控制系统流固耦合分析的方法,通过仿真确定振动发生机理,并将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获得多轮系多支柱飞机刹车压力控制系统谐振的关键参数。为减小刹车系统振动耦合,避免谐振现象提供便捷、可靠的解决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结合考虑我国低渗透油层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及水平井生产现状,通过开展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工艺方面的研究,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水平井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层的开发现状以及重点、难点技术出发,从而提出了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技术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这种技术的应用机理、特点和具体的运用,并结合当前的从点火起爆、火药和隔离液配方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整体工艺的优化,为油田开采技术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异步CDMA系统中码间干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仅从直接扩频序列着手很难减小多址干扰,提出了DS/FH混合方式的解决方案,其主要思想是合理设计双曲线跳频序列以减小直接扩频序列码间的击中率,从而减小码间干扰。  相似文献   
4.
高速突发通信中的自适应门限技术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乃安  曾兴雯  郭峰  强刚 《电子学报》1998,26(1):111-114
本文在分析固定门限判决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门限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门限判决器具有较宽的动态范围和较好的性能把它与其它技术如分集等结合起来,是实现高速突发通信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速突发通信零中频接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零中频接收技术 ,其特点是接收本振不需锁相 ,比较适合高速突发通信 .分析指出接收机同相和正交两支路的不平衡及收发频差等因素会恶化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给出了零中频接收机射频前端、正交变频和基带处理的实现方法 ,其中正交 90°移相的准确性和正交两路输出放大器增益的一致性是关键 .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煤层气井储层低温、低孔、低渗地质特征,室内优选了低残渣稠化剂、交联剂、助排剂、破胶剂、破胶激活剂等添加剂,形成了低伤害、低温易破胶的压裂液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发现具有优良的耐温耐剪切性能、破胶彻底、低滤失、低残渣特点。通过现场十多井次的应用证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携砂效果好、破胶彻底特点,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强刚  刘增基  水野忠则 《软件学报》2002,13(6):1162-1168
由于多数卫星地面站只具有接收能力而形成了单向链路,无法应用现有的路由协议.为了解决含有卫星单向链路的路由问题,首先针对卫星直播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了网络模型,并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环路发现的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协议--SERP(sever-based routing protocol).通过证明路由算法的收敛性,并利用Network Simulator工具对协议进行仿真的结果,得出SERP的正确性和具有协议开销小的特点,可用以支持在高速因特网中集成宽带卫星网络的动态路由.  相似文献   
8.
强刚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12):98-98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互联网和电视的三网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有线电视网络(HFC)是目前唯一具有入户率高、带宽大、成本低等综合优势的宽带网络。但由于HFC是单向网络.其蕴涵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线网络公司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在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力,是今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结合考虑我国低渗透油层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及水平井生产现状,通过开展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工艺方面的研究,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水平井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层的开发现状以及重点、难点技术出发,从而提出了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技术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这种技术的应用机理、特点和具体的运用,并结合当前的从点火起爆、火药和隔离液配方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整体工艺的优化,为油田开采技术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便为更好的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