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常道: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可是,在网上采购领域,却有人连续三年当仁不让地稳坐全行业“冠军”宝座,其发展速度也令人咋舌:自2002年中油能源1号网站正式启动以来,从当年的8300万元到去年的8.41亿元,5年增长了10倍,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858亿元。这便是在中国炼化企业中闻名遐迩的大连石化公司。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多张法预应力网架结构施工基本原理和多次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并且在预应力网架结构杆件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预应力网架结构施工进行张拉全过程分析,给出了在已有施工内力的预应力杆上分级分批施加施工控制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无须进行预应力调整,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JTUIS-Ⅱ型超声成象检测系统(具有A、B、C扫描成象、信号处理等多种功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给出了超声C扫描检测的标定参数.目前该技术已能应用到生产检测上.  相似文献   
4.
钢45的温挤     
一、引言钢45由于变形抗力较大,进行冷挤常会受到限制。根据文献[1]介绍,冷反挤钢45、变形程度40%时,凸模单位压力已达230公斤力/毫米~2;变形程度60%时,则达到250公斤力/毫米~2。由此可见,如果将钢45进行冷挤,要确定经济上合理的变形程度是很困难的。经验表明,温挤钢45,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变形抗力,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令人满意。国内已有一些工厂进行45钢的温挤生产,但是较系统的资料尚较不多见。虽然国外已发表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大连石化公司是中油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的"航母",目前,该公司每年炼量达2050万吨。今年1至9月,大连石化实现网上物资采购额5.8亿元,不仅提前3个月完成了任务,而且比股份公司下达的年度网上采购指标5.5亿元还多出0.3亿元,节约资金2900万元,创电子商务新高,有力保证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记者从大连石化了解到,该公司已连续两年获得股份公司炼化板块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第一名。被称为电子商务"第一大户"。那么,这个"第一大户"之名究竟是怎么来的?为此,记者采访了大连石化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姜存柏。  相似文献   
6.
张旭宏 《四川建材》2007,33(3):230-231
该桥经过多年使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为摸清该桥的使用性能及受力行为,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对该桥进行静动力理论分析,同时对该桥进行现场检测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为该桥的承载能力提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采用荷栽平衡法设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等效荷栽的计算过程,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设计步骤。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断路器用大功率液压操动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800 kV GIS和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用CY15型大功率液压弹簧操动机构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贮能碟簧特点,研究了缓冲特性对可靠性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能满足工程实用需要,和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设计时的预想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高压电器产品中,内装导体类零件不仅要满足ZL101A材质力学性能要求,还有电导率大于45%的要求,目前常规的铸造铝硅合金ZL101A-T6只有36%.为此进行了铸造铝合金材料高导电性能的工艺试验,试验在ZL101A合金的基础上,根据其综合性能要求及各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确定了试验合金的成分,将铸铝合金ZL101A-T6热处理调整为T7(国标中称固溶处理加稳定化处理),结果满足了铸件电导率大于45%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工科”和建筑业发展需求,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智慧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面向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工科通识平台、土木专业基础平台、新技术与交叉学科模块、工程与社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和智慧建造方向模块”,形成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课程体系,并以智慧建筑学院为载体,通过“引企入教”和校企多主体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在培养企业急需的适应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