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傅氏有限差分法对江汉平原深层海相和鄂西渝东地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清楚,断层位置清晰,为江汉油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然气发展态势及战略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改变了全球供给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贸易中心东移。在分析国内外能源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天然气大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大形势,多方位、多角度研判了中国天然气的发展状况:(1)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 500×10~8~7 000×10~8 m~3;(2)2030年天然气产量可能的高、中、低3种峰值情景分别为1 800×10~8 m~3、2 000×10~8 m~3、2 200×10~8 m~3;(3)陆上管道气极限供给能力在1 600×10~8 m~3左右;(4)LNG将成为填补天然气需求量缺口的主要途径;(5)在国产气、管道气峰值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未来LNG、储气库气将在我国整个天然气工业产业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而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对未来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1)提速国内油气生产能力、管道输送能力、LNG与储油气库能力等"三个能力"建设;(2)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油气供给和消费特征,建立中国油气"安全消费峰值"预警体系;(3)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国情出发,急速推进煤炭清洁化工业技术和新能源主体工业技术的提前突破;(4)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全方位战略布局国家能源安全格局,加快煤炭、油气和新能源"三足鼎立"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沙市构造三维勘探地震测线穿越沙市,横跨长江,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施工,规则与不规则数据块采集,使得资料处理中振幅、相位、频率一致性较差,给网格化定义、时差校正带来较大难度。文中介绍了三维网格定义、时差校正、地表二致性振幅补偿、相位及频率一致性处理、三参量速度分析及三维DMO速度分析等方法的应用。通过使用检波点网格化、时差校正及振幅、相位、频率一致性处理和三参量速度、DMO速度分析等方法对该三维资料进行处理后,共获得294张高信噪比、高品质比的地震剖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较突出,供暖季天然气调峰保供压力较大。为此,在分析中国天然气储运设施调峰保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市场需求及国家能源改革政策等方面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综合调峰保供体系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天然气储运设施受制于地下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复杂、气田放大压差式调峰影响气田开采寿命、LNG调峰成本和安全风险较高、进口管道气存在着中断风险等影响因素,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进度落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天然气调峰需求量的快速增长;(2)多种类型储气设施并存、多渠道资源供气是未来中国天然气调峰保供的常态,需要建立天然气需求淡季重储存、旺季强优化的调峰保供体系,以满足北方供暖区天然气需求量季节性峰谷差巨大的市场。进而提出了中国天然气调峰保供的应对策略与建议:(1)加快推进全国天然气输配管线建设,实现互联互通;(2)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天然气调峰设施;(3)大力发展地下储气库,使其成为天然气调峰的首要方式;(4)充分发挥LNG的调峰优势,适度发展LNG调峰设施,提升海陆四大能源通道的综合利用水平;(5)加大天然气供给侧保障力度,确保国产天然气的供应主体地位;(6)积极利用经济杠杆,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确保供气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江汉平原海相地震资料特点出发,依据平原海相地震资料处理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以叠前数据优化、振幅频率相位一致性处理、倾角时差(DMO)等为重点的处理方法。同时,还首次在江汉提出了广角反射信息提取、共中心点(CMP)超道集交互动态动校正切除等处理新方法,确定了合理处理流程。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在江汉地震平原海相资料处理中,发挥了独特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冬气不短     
<正>有了各方面积极保障,今冬明春用气形势较为乐观。每年"十一"过后,我国天然气保供市场热度就开始升温,今年也不例外。综合考虑过去大半年的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结合管道互联互通与储备建设以及国家及早布置"保供"措施,初步判断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需前景较为乐观。根据多家能源机构方面预测,2019  相似文献   
7.
从江汉盆地平原海相资料特征出发,认为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江汉首次提出了广角反射信息提取、CMP超道集交互动态动校切除等处理方法,确定了合理处理流程。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些方法在平原海相资料处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美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气库是调峰保供的有效手段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地下储气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运营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与管道系统统一建设、通过管输费回收建设投资的方式,存在着效益评价体系未建立、运营模式待完善等问题,并由此导致建设的相对滞后,调峰保供能力严重不足。为此,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欧盟和北美各国储气库在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市场环境及政策法规下,采取了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总体上与本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国情相适应。据此,借鉴欧美储气库运营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与运营提出几点建议:①储气库建设与管理涉及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应分步推进储气库建设、运行和经营的市场化;②加快储运业务相关制度出台,保障储气库业务稳步的发展;③鼓励油气企业建立储气库与已开发油气田之间的联动机制,提升上中下游整体综合效益;④在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推进储气库建设融资多元化,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机制,降低风险,提升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下储气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提出中国储气设施要独立运营、单独核算、单独定价和公平准入的要求,其实质是要在建立竞争性天然气市场的基础上实施储气设施市场化运作。为此,通过介绍美国现代地下储气库市场化运营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成功经验,为中国地下储气库市场化运营提供公司治理、储转费定价、合同制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指出,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目前还存在着投资运营主体少,建设、管理、使用各方相对分离,运营成本高,优质储气库资源日益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构建我国地下储气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基本构想:①形成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投资体制,加快储气库建设;②短期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工作气能力;③中期推动储气库独立运营,组建"天然气储备公司";④长期储气市场运营借鉴美国与欧盟的经验,形成交易市场;⑤完善法规及监管机制,推动储气库市场化运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渝、鄂、湘边区山地海相属高陡构造区,地震反射波丰富,干扰波也特别发育。给资料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主要总结了江汉计算中心近几年来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如干扰波的压制、目标速度分析、静校正和偏移等。取得了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