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2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纳米管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分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和硝酸混合酸对催化裂解法(CVD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进行纯化,以超声仪为分散设备,分别研究了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记录碳纳米管悬浮液的稳定保存时间观察其分散性.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金属材料直接接触加热熔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秀芳  张仁元  陈观生 《铸造》2003,52(8):561-563
采用准稳态法对电加热管直接接触加热金属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金属材料在熔化过程的温度分布、界面移动规律以及电加热管表面温度的变化与表面热负荷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电加热管在金属熔化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电热管加热功率密度较大时,其表面温度和金属材料温度均不会大幅度升高;理论和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电热管表面温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张仁元  刘良德  柯秀芳 《新能源》2000,22(6):9-12,38
介绍了两种双向热二级管的概念、原理及其特性。研究表明,它不仅在小温差下具有极大的传热能力,而且只要改变倾角,便可控制传热热流的方向和大小,并具有热流通断开关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相变储能换热器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换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法求解了非稳态条件下相变储能换热器中凝固与强迫对流耦合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参数对装置换热性能的影响,理论计算为装置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相变储热系统在工业加热过程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相变储能技术在工业加热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节能意义,对几种类型的相变储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描述,并对相变储热系统用于锻造加热过程的系统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变储热系统的节能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以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球磨分散法制备了用于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的碳包铜纳米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沉降法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球磨时间及球磨转速等因素对碳包铜纳米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能有效地分散碳包铜纳米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碳包铜纳米悬浮液.当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分数为0.1%、球磨时间为2h、球磨转速为250r/min时,分散效果最佳.阿拉伯树胶对碳包铜纳米颗粒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空间位阻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工艺对其浸渗率和相对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Na2SO4/SiO2无机盐/陶瓷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自发熔融浸渗工艺制度.讨论了预制体制备工艺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造孔剂含量、成型压力、烧成温度和颗粒粒度与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浸渗率和相对密度的关系,分析了熔融盐与预制体浸渗合成时,浸渗温度、浸渗时间以及浸渗方式对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浸渗率和相对密度的影响.对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复合储能材料的物相组成影响不大,Na2SO4与SiO2两相表现出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相容性,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无机盐熔浸多孔陶瓷的熔浸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熔融盐熔浸多孔陶瓷基体的熔浸过程和湿润过程热力学分析得出浸渍速度表达式和浸润准则,分析了影响熔浸过程的主要因素,为此后实验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硅结构的微混合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微混合器的一般概念,从不同角度对微混合器进行分类,综述了微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多相流等3个方面分析了微混合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就微混合器在生物芯片和微小型化学化工机械系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展望了微混合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