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某地区煤矿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某地区3年多的煤矿事故统计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影响该地区煤矿事故多发的时间、环境和管理等因素。通过对地方小煤矿事故深入分析,提出以技术力量雄厚的规模化煤矿带动地方小煤矿,加快资源整合,做好煤矿技术人才引进和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等措施,促进地方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庞成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145-146
近年来瓦斯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并没有从根水上经济有效的治理瓦斯灾害。本文通过对杉木树矿N24102综采工作面高瓦斯综合治婵试验研究得出,采用“φ75mm小直径钻孔”、“φ120mm大直径钻孔”和“尾排巷抽放”等多种措施对高瓦斯矿井治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井下巷道混凝土发碹效率的探索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砌碹作为传统的支护方式,在开拓和准备巷道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此类支护成巷速度只为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二,且运料砌碹的劳动强度很大,施工效率很低,成巷时间长。文章根据当前料石砌碹支护的现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相应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鉴于区域优势矿种评价所存在的模糊性,将模糊数学理论与传统评价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优势矿种综合评价模型,介绍了建立该模型的步骤,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研究和应用表明,该模型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层透气性系数逐渐降低,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针对打通一矿7#、8#主采煤层低透气性、瓦斯难以抽放的问题,对高压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场试验中对压裂孔的施工技术、布孔方式、封孔工艺,以及安全组织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实施,并对高压水力压裂影响范围和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煤层的透气性、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及抽采纯量显著增大,减少了抽采时间,降低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7.
锚杆支护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支护方式,但由于锚杆支护的隐蔽性,在巷道掘进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多次出现片帮和冒顶现象。矿压观测是是锚杆评价支护效果,完善支护参数的唯一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工程实际,对1121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矿压观测与分析,不仅对修改优化支护参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对保证井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煤粉等危险物质极易诱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提出采用磨料水射流切割技术进行煤矿生产中的设备切割、拆除与回收等安全应用。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切割技术的技术分类及适用场合,阐述了其冷切割特性在强化瓦斯抽采、巷道掘进、安全生产保障、资源回收利用、废弃设备处置及在应急切割与救援中的适用性。针对目前磨料水射流切割装置在煤矿井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装置通过性、水电保障、执行机构、监督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矿防尘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尘的危害受到人、机、安全管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这4个方面出发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煤矿防尘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防尘工作进行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尘安全措施,以促进煤矿防尘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高耸建筑物拆除爆破的安全分析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耸建筑物拆除爆破的原理为基础,对建筑物拆除爆破中产生的爆破振动、塌落振动、爆破飞石、爆破空气冲击波和爆破噪音等爆破危害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并从建筑物拆除爆破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建筑物拆除爆破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一工程实例,分析了工程实例的安全爆破难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法。该研究为类似高耸建筑物拆除爆破的安全施工和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