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种基于PLC的LED交通信号灯自动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LED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及故障检测的系统。系统通过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完成对采集的LED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并由控制器完成对LED交通信号灯的故障检测,以达到自动检测和报警的目的。经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实际应用,证明了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实时性强,完全能满足LED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检测要求,使LED交通信号灯能有效、正常运行,保证了道路交通的通行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研究了中远场地震动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能量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的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随地震动作用时间单调增加,输入地震动特性对地铁车站结构的能量反应特征有显著影响;中柱的滞回耗能分布沿结构层间自下向上依次减少;侧墙的滞回耗能主要分布在顶层和底层;梁板的滞回耗能分布较为均匀,但顶板的耗能相对较多;中柱的滞回能量耗散最为集中,在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加强中柱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ARM微处理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全彩LED显示屏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控制下,完成显示数据传输与更新、动态画面的刷新、循环扫描显示等功能。该系统能脱机和连续长期运行,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土木结构工程耐久性的现状、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耐久性问题的迫切性,以及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土木结构工程耐久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倪红  左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11):1692-1698
通过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土-地铁地下车站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和能量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动特性对地铁车站结构的能量反应特征有明显影响,地铁车站结构的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逐步增加;通过滞回耗能密度衡量各构件滞回能量耗散的集中效应,发现中柱的滞回能量最为集中,说明地震动作用下中柱的动力反应最大;通过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过程研究,发现局部和整体损伤指数时程变化规律一致,在变形累积效应下表现出递增特性.  相似文献   
6.
左熹 《山西建筑》2012,(31):41-43
首先阐述了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现状,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各种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论文从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以及调节安全设置的不同见解提出了提高土建结构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工程化教育为主线,建立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程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目标、特点和意义,并思考和探索了"工程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这对促进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中远场地震动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塑性损伤行为,得出结构内部损伤场的分布,用损伤指数分别衡量结构局部和整体的损伤程度,并分析了在地铁结构非线性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的损伤破坏区域主要是中柱的顶部和底部,不同楼层的中柱损伤破坏存在差异,局部和整体损伤指数时程变化规律一致,在变形累积效应下表现出非减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地铁车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镀锌钢丝模拟钢筋、微粒混凝土模拟原型混凝土,设计并制作地铁车站三层三跨模型结构。采用上覆黏土的饱和砂土作为模型场地以模拟地震液化场地。开展了地基液化作用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临界破坏特性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振动孔压和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应变、水平位移和侧向压力反应等。结果表明:主震0.8 g的什邡波作用时,液化持续时间较长,上部土层的孔压消散较慢;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定义模型场地的液化势,并与孔压比的分布规律进行对比,证明了地下结构具有抑制附近土体液化,并对一定距离处土体具有促进液化的作用;中柱是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最薄弱的构件,且底层中柱的损伤度已达到临界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