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网络发展,电信行业作为基础的网络运营商,其网络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也正在严重威胁着电信行业的网络安全。作为全球网络安全的领导厂商,趋势科技以其领先的防护理念及完善的产品线已为多家电信企业成功部署了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水厂加氯过程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难以实现消毒剂精准投加。因此,以某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水厂为例,首先通过分析该水厂加氯系统工作原理,结合工程经验和运行数据确定了加氯过程的近似数学模型。然后综合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和传统PID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少了89.36%,调节时间减少了46.63%,其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系统整体控制效果有了较大提升。最后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法对水厂加氯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试运行后发现,新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出厂水游离氯值能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平行流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消除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将钩形转弯的概念引入到平行流交叉口设计中,给出非机动车过街控制策略,并结合机动车通行和行人过街,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考虑信号相位相序、绿灯时长、周期时长、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容量、非机动车清空时长、车道平衡等约束条件,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两步过街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左转非机动车安全过街问题,是平行流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设置的有效替代设计方案;在低高两种流量场景下,相对于常规设计,两步过街分别降低了35.02%、55.52%的机动车延误,优化设计分别降低了42.71%、65.60%的机动车延误;两步过街会造成左转非机动车延误大幅增加,不适用于左转非机动车流量较高的场景;常规设计机动车最大通过量受直行机动车流量和左转非机动车流量的影响最为严重,说明消除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对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作用显著,有助于推动绿色出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路堑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从边坡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发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路堑边坡稳定的因素,指出了设计该项目路堑边坡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路堑边坡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预报隧道的地质施工、将施工中存在于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以分布图的形式作出预报,就其性质、规模以及灾害的发生概率等做出预报,使有关施工方能够根据其预报处的不良地质而采取合理及时的治理与预防方案,将由于施工揭露而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使由于施工而导致不良地质被揭穿发生灾害损失的可能性得到降低,可见其作用十分重要。反之,缺乏较强针对性、复杂程度较高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对隧道在洞内的施工也有不利影响,同时在判断掌子面前方的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过程中产生干扰,困难程度加深,不能准确及时的做出预报,对施工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假定岩体为开尔文非线性体、结构面法向满足Barton-Bandis模型、切向满足库仑滑移模型,基于时域递归法得到应力波在岩体和结构面中的传播方程。根据简化的边坡模型,结合应力波传播路径和时间延迟,对结构面与边坡坡面之间的多重反射波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叠加原理得到边坡面上任意质点的法向和切向振动速度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并对本研究理论和数值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简要说明。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的刚度、监测点水平位置、坡角和坡脚竖向距离等均会对边坡振动放大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理论方面阐明岩体结构面对坡面质点振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为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公路隧道突发火灾事故下滞留人员的密度与疏散时间,结合火灾应急响应时间与处置要求,引入交通波传播理论,考虑交通流状态、人员组成、车辆组成等因素,提出滞留人员密度计算方法,并以人员密度、大巴车疏散时间等为参数,构建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模型,分析不同交通流条件下的疏散时间,通过实例计算与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的滞留人员密度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隧道突发火灾事故后的人员密度分布,符合真实场景中的非均匀分布特征;采用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模型,能快速预测公路隧道人员疏散所需时间,预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九绵高速天池隧道左线出口端浅埋段施工安全隐患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监控量测回归曲线数据分析,对隧道浅埋段开挖支护参数调整后起到良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以后同类隧道的支护方案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路堑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从边坡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发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路堑边坡稳定的因素,指出了设计该项目路堑边坡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路堑边坡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在综合功能区设置过长时单开口式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双开口式出口道左转交叉口控制策略。通过解析单、双开口式运行机理,构建逆流左转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若常规左转车道数等于预信号开口车道数,两种开口方式理论通行能力是相同的,而当常规左转车道数大于预信号开口车道数时,双开口式的理论通行能力大于单开口式;敏感性分析发现出口道左转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随综合功能区总长度、左转比例的变化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双开口式综合功能区总长度宜在80~100 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