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住宅舒适性差的现状,设计了城市住宅供暖方式的三步决策模型。定性评估并筛选符合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规划的供暖方式,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外购燃料需求量和基于燃料发热值计算燃料使用量的基础上,从满足设计采暖年份燃料充足程度的角度,定量评估并筛选供暖方式,利用多属性决策方法从各供暖方式的燃料充足程度、经济性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确定最优的住宅供暖方式,并采用算例进行验证,为该地区选择最适合的城市住宅供暖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原状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作为基本材料,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由NaOH、生石灰和水泥组成的复合碱性激发剂对于原状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aOH、生石灰、水泥的最佳掺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植物纤维、水胶比、减水剂对复合胶凝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纤维石膏基复合墙材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NaOH、生石灰、水泥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5%,8%,10%,该复合墙材选用苎麻纤维和萘系减水剂为宜,最佳掺量分别为2%和1%,最佳水胶比为0.38,所有组分均在脱硫石膏、粉煤灰和矿渣质量和的基础上按质量比外掺.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从业人员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而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建筑业特点对工作倦怠的定义、测量方法、理论模型以及实证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未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研究认为有必要针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作特点对其工作倦怠的定义进行重新厘定,并基于 MBI-GS 量表开发反映职业特征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从而进一步基于JD-R 模型构建系统的工作倦怠分析框架,结合中国建筑业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从业人员开展具体深入的研究分析,最终为解决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作倦怠问题提供有效地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中因长时间处于低负荷供热状态下给供热机组的发电能力带来的影响,这里提出了对机组热力系统实施加装换热器的改造方案,并通过热力学分析给出改造后机组的新增发电量以及对煤耗等的影响;此外,对由此产生的给水系统阻力特性的改变和因变流量使给水系统处于低效运行时所采取的给水泵优化运行进行了分析;以某企业自备电站为例,对其实施改造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迹规划软件人机交互操作数据所蕴含的特征规律信息的总结提取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操作数据特性,高维数据主成份分析降维方法及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该类问题的改进聚类算法。经仿真验证,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不同操作数据中的规律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工业废液对电解煤浆制氢的影响,在电解煤浆制氢体系阳极电解质中添加3种工业废液:洗气水、硫磺水、碳化水,分析废液添加前、后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研究废液加入对氢气电流效率和产氢速率的影响以及废液体积分数和搅拌速率对电解电流密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3种废液不改变煤浆初始电解电位,但影响煤浆电解速率,其中洗气水、硫磺水废液可以有效地增大电流密度,提高电解速率;洗气水废液的加入不改变电解煤浆的氢气电流效率,但随着洗气水体积分数的增大,电流密度呈现先急剧增大再略微降低的趋势;电解废液煤浆速率受搅拌速率的影响,提高搅拌速率使传质增强,电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单位新设立“安全经理”岗位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安全管理作为贯穿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多、工作责任大,并且新设立岗位缺乏相关经验,安全经理目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建设单位安全经理工作压力大小及压力源进行调研,通过均值分析和配对样本t 检验,分别对岗位工作任务压力现状和不同生产阶段的工作压力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经理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需要专业技能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即重大危险源管理和安全检查;兼职安全经理的工作压力同时来源于安全管理工作和非安全管理工作,且二者压力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开工阶段、基坑阶段和主体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压力较大,其中钢管脚手架、起重机械、吊篮、危大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尤为突出。并为缓解建设单位安全经理工作压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