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全固态连续波555 nm黄光激光器,黄激光由Nd:YAG和Nd:YVO4晶体的946nm和1342 nm谱线非线性和频产生,两条谱线各自晶体对应的能级跃迁分别为4F3/2-4I9/2和4F3/2-4I13/2.实验中采用复合折叠腔结构,利用KTP晶体II类临界相位进行内腔和频,当注入到Nd:YAG和Nd:YVO4晶体的泵浦功率分别为20W和10W时,获得1.1W的TEM00连续波555nm黄激光输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YAG和Nd:YVO4两种激光晶体进行腔内和频是获得黄激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MobiLink数据库同步技术的原理,研究了通过MobiLink实现移动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同步的方法,针对Windows CE平台中的MobiLink客户端不能有效传递参数和输入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快捷方式文件启动客户端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在分析利用光电靶获得的激光光斑图像的基础上,提出采用CCD图像记录和能量值同步采样的测试方法来获得强激光远场的空域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对远场激光光斑进行图像拍摄和能量值抽样采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了激光束透过大气后的空域分布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采煤行业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采煤领域的作业安全情况取得了显著改善.不过在煤矿领域作业安全得到显著改进的前提下,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采煤相关技术获得进步之后带来的某些挑战和问题.经过分析国内的煤矿行业的生产作业安全现状,讨论了煤矿领域作业安全和采煤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期望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一、可拖动的层在网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注册页面可以到处用鼠标拖动,下面象你介绍怎样制作可拖动的层。1.在Dreamweaver中,选择“Insert”菜单中“Layer”,插入一层。2.然后在选中的这个层中,插入文字或图画,或用“Ctrl Alt I”插入图画,选择要插入的图像。3.在窗口命令菜单中选择行为或者用快捷键“Shift F3”,弹出行为活动窗口,如图1所示。单击“ ”号按钮,选择“Dray Layer”载入图层 ,如果是字是灰色,先在“Show events for”显示事件中选择你所使用IE版本。4.然后选中图层,单击“Dray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PET链中引入芳香族间位酸和脂肪族二元醇合成了共聚酯,并对缩聚应时间、转变温度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改性组分添加量的增加,合成共聚酯的时间有所增加,总结晶速度降低,熔点降低,而且熔点下降程度与改性组分的添加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阵列(LDA)同时泵浦Nd:YAG和Nd:YVO4晶体输出554.8nm连续波的全固态黄-绿光激光器。黄-绿激光是由Nd:YAG晶体的946nm激光和Nd:YVO4晶体的1342nm激光非线性和频产生,两条谱线在各自晶体的对应能级跃迁分别为4F3/2-4I9/2和4F3/2-4I13/2。实验中采用复合腔结构,利用KTP晶体II类临界相位匹配进行腔内和频,当注入到Nd:YAG和Nd:YVO4晶体的泵浦功率分别为30W和20W时,获得了1.13W的连续波554.8nm黄-绿激光输出,光束质量因子M2<1.22,这是目前为止该波长已见报道的最高功率输出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d∶YAG和Nd∶YVO4两种激光晶体进行腔内和频是获得黄-绿激光的高效方法,并可以应用到其他两种激光晶体进行腔内非线性和频,获得更多不同波长的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对某公司M型数控机床流水化装配线的工序设定和平衡进行研究,进而改善其生产效率。根据年度销售预测,计算得到装配线节拍。根据单台机床装配总周期和装配线节拍需求,对装配线工序进行初步规划。分析装配线的平衡率和损失率,利用启发式平衡算法,结合工序优先顺序图对工序进行划分,确认初步规划的工序并不能满足装配线平衡率要求。利用取消、合并、调整、简化原则对初步规划进行优化,最终提高了数控机床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