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质金属蛋白酶-1活性的放射底物测定法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活性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的部分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广泛分布于细胞外基质等部位的蛋白酶类,目前已知有14种,基质金属蛋白酶-1主要水解作用于细胞外基质的Ⅰ,Ⅱ,Ⅲ型胶原蛋白,其最适底物为Ⅰ型胶原。该研究采用从胎牛皮肤分离提取Ⅰ型胶原蛋白,并经HPLC、电泳鉴定后,以~3H-乙酸酐标记作为放  相似文献   
2.
β和γ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迎会  吴士良  王秀珍  徐岚  彭淼 《辐射防护》2005,25(6):357-361,391
采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β射线和60Co源γ射线分别照射动物局部组织,以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了局部组织生化代谢指标的改变及组织形态变化,论证两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用其对放射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γ或β射线都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并在生化代谢指标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2)初步建立的两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直线加速器 β 射线和 Co 源 γ 射线外照射动物局部 60组织,试建立放射性皮肤烧伤动物模型;观察了局部组织代谢指标的改变及组织病理变化,以选择放射性皮肤烧伤的较佳动物模型及揭示放射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 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局部组织代谢指标的改变,在大剂量组可引起深部溃疡,而同时伴有的全身性损伤易引起动物死亡;(2) β 射线外照射在 15 Gy 及以下剂量组可引起局部代谢指标改变,但不引起致死性损伤,而 45 Gy 组能产生深Ⅱ度创面溃疡,且与 γ 射线外照射比较,死亡率大大降低;(3) 不论 γ 或 β 射线都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改变,并在生化代谢指标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知:以直线加速器制造的放射性皮肤烧伤动物模型具有可靠性和易行性,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历来是学生反映难学难懂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学生学好生物化学,是众多的生化教师一直在控讨的课题。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客体,其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特征之一即机体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教学,以使主观认识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使“死”的教材,变成“活”的内容,使教学生动活泼,特循序渐进。1 介绍科学史,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讲点科学史,让学生了解一个理论或一个结论的创立是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艰苦历程,这对青年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历来是医学院学生反映难学难懂的一门学科,其中,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等章节,由于发展迅速、内容新颖,更是令人生畏的难点。故怎样指导学生化难为易,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就成为每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师的责任。逻辑推理包括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两在类,我们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假说与论证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章节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明确学习要点,又强调以辨证逻辑为指导,从科学研究的发展变化中来深入观察难点章节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获得创造意识,深化了学习思路。1 以演绎推理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高能电子线辐射伤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情况及TGF-β1对其的调控作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的辐射损伤模型,对NIH3T3细胞进行照射,观察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测定损伤后细胞因子TGF-β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损伤后胶原总量变化不大,而Ⅰ型胶原含量下降,Ⅲ型胶原含量上升;损伤后TGF-β1表达量增加。结果提示,放射性皮肤损伤引起了胶原代谢的变化,损伤后胶原代谢的调控机制中,TGF-β1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直线加速器β射线和~(60)Co源γ射线外照射动物局部组织,试建立放射性皮肤烧伤动物模型;观察了局部组织代谢指标的改变及组织病理变化,以选择放射性皮肤烧伤的较佳动物模型及揭示放射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局部组织代谢指标的改变,在大剂量组可引起深部溃疡,而同时伴有的全身性损伤易引起动物死亡;(2)β射线外照射在15Gy及以下剂量组可引起局部代谢指标改变,但不引起致死性损伤,而45Gy组能产生深Ⅱ度创面溃疡,且与γ射线外照射比较,死亡率大大降低;(3)不论γ或β射线都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改变,并在生化代谢指标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知:以直线加速器制造的放射性皮肤烧伤动物模型具有可靠性和易行性,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辨证法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活性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的部分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广泛分布于细胞外基质等部位的蛋白酶类,目前已知有14种,基质金属蛋白酶-1主要水解作用于细胞外基质的Ⅰ,Ⅱ,Ⅲ型胶原蛋白,其最适底物为Ⅰ型胶原。该研究采用从胎牛皮肤分离提取Ⅰ型胶原蛋白,并经HPLC、电泳鉴定后,以3H-乙酸酐标记作为放射测定方法的底物,以此建立了基质金属蛋白酶-1活性的测定方法,并对部分临床和实验病例进行了测定意义研究,证实该方法操作可行,结果可靠,在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及临床腰椎间盘退化病例中均获得与国外文献报告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的β损伤模型,同时对ΝΙΗ 3Τ3细胞进行β外照射,观察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观察胶原降解酶ΜΜPs-1活性变化;同时测定损伤后细胞因子ΤGF-β1,IL-6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β损伤后胶原总量变化不大,而Ⅰ型胶原含量下降,Ⅲ型胶原含量上升;MMPs-1 活性上升;β损伤后TGF-β1,IL-6 表达量增加。提示胶原代谢的变化在放射性皮肤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损伤后胶原代谢的调控机制中,TGF-β1 和 IL-6 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