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性能IPv6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对我国把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先机,保障信息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高性能IPv6网络驱动子系统的软件结构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网络驱动程序模型END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支持IPv6/v4双协议栈的增强型网络驱动子系统.该驱动子系统能很好地满足高性能IPv6路由器对网络驱动值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进入21世纪以来,IPv6技术标准开始趋于稳定,协议也比较完备和完善,同时对IPv6的地址结构有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对IPv6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了解IPv6技术的最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机视频监控系统结合GPRS移动通信技术,把智能手机作为监控系统的显示和控制终端。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智能手机和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通过该协议,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查看远程视频监控画面并对监控摄像头进行左转、右转、上仰、下俯、设置预置位及转到给定预置位等操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在标签中引入情感分析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在两个共享资源的相似度计算中考虑了情感因子以改进已有的推荐算法。在实际数据集上比较了多种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命中率,实验结果证明了已提出算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通讯FPGA/ASIC芯片系统中,利用报文控制信息传输多协议数据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芯片设计的模块化,有利于芯片内数据流处理的标准化,并可提高模块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引言 Internet发展的二十多年来,IPv4作为一种虚拟网络技术,很好地涵盖了X.25、FR、ATM、PPP等先后出现的实际链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年来,随着Internet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深度、广度上的延伸,其32位地址空间已捉襟见肘.虽然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案以缓解地址短缺的压力,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某些上层业务的良好应用.因此,IPv4升级到具有更大地址空间的IPv6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信号源盲分离算法中,普遍需要使用通过源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的评价函数(score function)作为网络的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由于信号源未知,因此无法获得有关评价函数的信息,传统的方法是利用某些特定的非线性函数来替代源信号的评价函数.这种利用非线性函数替代源信号评价函数的方法能够成功地实现同系混合(homogeneous mixture)信号的盲分离,但都不能分离杂系混合(hybrid mixture)信号.文献[1]利用非参数法概率密度函数估计的核函数方法,通过对源信号评价函数的直接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估计的DEBBBS算法,成功地解决了非线性函数替代方法存在的不能分离杂系混合信号的问题.笔者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DEBBBS算法与著名的EASI算法,证明新算法分离杂系混合信号的有效性.同时,也进一步将DEBBSS算法与同样能够分离杂系混合信号的EXTICA算法进行了比较,计算机仿真过程证明,即使与同样能够分离杂系混合信号的EXTICA算法相比,DEBBSS算法在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变光照下人脸识别的识别率低问题,提出一种最佳相关滤波和2DPCA相融合的光照人脸识别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类2DPCA重构人脸图像,生成一对相关滤波器;测试人脸图像通过相关性滤器将投影到二维子空间中,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峰旁瓣比阈值进行人脸识别;最后采用PIE和YaleB人脸库进行仿真实验。相比其他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获得了更高的人脸识别率,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基于粒子群最优化的混合启发式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往往以牺牲解的质量或者求解速度来实现有效的调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标准的混合群集智能算法。首先假定HSDPA标准所指定的是现实性不完善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并以有限集合的形式存在于信道指示符(CQI)中;接着在最优化过程中,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最优化算法各自的优点设计混合群集智能算法;最后利用混合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最优解的同时降低了复杂度,从而实现提升系统通量,达到调度最优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粒子群最优化的算法相比,所提的混合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