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论述渤海海域7级以上地震的概况,分析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讨论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及邻区的地震空间分布图像表现出成带、分段特征,在时间上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之分--这是由区域断裂构造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渤海土类动力非线性参数及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土动力学特性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陆地,而海域典型土类的动力特征尚无系统性研究成果的问题,收集整理了渤海海域近40个海洋石油平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动三轴试验取得的372组土体动力非线性参数数据,给出了渤海海域不同土类不同埋深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平均值.以典型场地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所给出的统计平均值与规范值、推荐值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论证了所给出的平均值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规范值、推荐值对比,所给出的统计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吻合程度高,合理可信,为渤海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实测数据不足情况下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单孔压磁全应力测量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根据单孔变形的实测结果计算三维地应力状态的最小二乘法,设计并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能够测量三维地应力的压磁全应力计,最后通过野外实测检验说明该应力计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渤海地区新构造格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新近系—第四系盖层断裂发育的最新资料,按成因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断裂分为继承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两种类型;依走向又可分成北东—北东东、北西、北东(偏北)、近东西和北北东向5组,其中继承活动的北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和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以及新生的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是区内主干构造。在新构造应力场中,庙西北—黄河口和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一对共轭活动的构造带,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为右旋逆平移活动断裂带。这3条活动断裂带将渤海地区分成渤东南、渤西南、渤西北和渤东北4个活动块体,展现出新的构造格局,而与古近纪伸展拉分的盆地构造格局明显有异。其原因是构造发育的动力条件和应力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渤海地区的油气成藏和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穿过渤海的部分,在古近纪对渤海湾盆地构造的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仍相当强烈。根据获得的部分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其先存的古近系断裂复活,在上覆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及第四系中形成断裂和褶曲,新构造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营口—潍坊断裂带沿线新构造发育具继承性和新生性,断裂带新构造变形和新构造活动具有分段性。分析了各段的构造特点和活动性质,并将新构造期分出6个主要的构造活动幕。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论述渤海海域7级以上地震的概况,分析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讨论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及邻区的地震空间分布图像表现出成带、分段特征,在时间上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之分——这是由区域断裂构造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CCED2000在好多人的心目中算不了什么,但它有一“名片模板”功能,你在这张模板上设计好名片,然后就可以在一张大纸上整整齐齐地打印出好多名片,而且还可以打出裁纸线,方便后面的名片裁剪。因此好多打字复印社,用它来做请柬,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公开出版的破坏性地震目录的截止时间为1990年年底,为此,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委会成立工作组,通过补编1990年以后的破坏性地震资料和复核1990年以前的存疑地震参数等工作,建立中国及邻近地区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2010年的破坏性(M?4.7以上)地震目录和震中分布图。该项工作是编制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重要基础内容,从整体上深化对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认识,为潜在震源区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对破坏性地震目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经典的Seed抗液化剪应力法进行工程场地液化判别中,需要确定震级等几个关键性的参数,但目前在许多海域工程场地的砂土地震液化危险性判定中,因周围缺乏可参考的工程等原因,地震参数往往难以确定。针对海域工程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借用地震危险性综合概率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场地可能遭受破坏性地震的等效震级作为参考量值,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渤海海域2个海洋平台场地海底泥面以下15 m范围内的饱和粉、砂土层液化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为海域工程场地砂土液化势的概率判定提供更加合理的震级参数,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港珠澳特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场地为例,利用振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并结合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间接获取的土层等效循环剪应力,对该工程场地所涉及的覆盖层43 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砂土层进行液化可能性判定,进而采用动力反应分析液化势的方法进行液化程度的详细判定。结果表明:20 m以下的饱和砂土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液化的可能。因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深层砂土液化具体判定的统一规范,故所用方法对深层砂土液化的详细判定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