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装备联合保障体系各项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装备联合保障力。装备联合保障体系各项活动过程的完成需要依靠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在建立装备联合保障体系运行构架的基础上,从集中控制机制、自主控制机制、整合机制以及平战转换机制4个方面,对装备联合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的运行方式、应用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为装备联合保障体系功能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联合战役同装互保的现实需求入手,界定了联合战役同装互保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基本特征,明确了联合战役同装互保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联合战役同装互保的地位作用,分析了联合战役的特点对同装互保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样式,装备联合保障是联合作战的客观要求。推进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创新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军现行装备保障体制下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准备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军装备保障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在对装备联合保障认识的基础上,从法规体系、运行机制、资源结构、保障信息和保障训练5个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军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联合作战需联合保障,联合保障必须联合训练。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是提高我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联保联训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作用发挥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进联保联训作用发挥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information-system-based operations,ISBO)装备联合保障(equipment joint support,EJS)建设创新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军军种分立体制下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准备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军装备保障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在理解ISBO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军ISBO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设思路,并提出了我军我军ISBO装备联合保障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在引发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也使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通过对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基本内涵的认识,论述了其主要动因和特征,构建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目标,并对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出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快空间信息支援力量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空间力量战斗力生成的现实需要。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分析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空间信息支援力量的内涵,详细论述了空间信息支援力量在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总结阐述了加快空间信息支援力量建设的基本途径,提出要从顶层设计、作战理论建设、装备建设以及运用人才培养4个方面加快空间信息支援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已成为主要的作战样式,同时也给传统的装备保障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装备联合保障方式内涵与特点的认识,论述了其转变的主要动因,构建了装备保障方式转变的目标与内容,并对推进装备保障方式转变提出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的特点与要求,明确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原则,提出提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的几点建议:一是建立装备保障预案体系;二是把装备保障指挥训练纳入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三是加强装备保障指挥手段建设;四是完善装备保障指挥各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同装互保(mutual support among the same type of equipments,MSSTE)是在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训练背景下提出的新的装备保障方式。在把握战时同装互保特点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战时同装互保组织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从任务统筹、信息互通、协调对接、分级响应、核销补偿等5个方面构建了战时同装互保机制,并阐述了战时同装互保组织实施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