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脉冲激光退火纳米碳化硅薄膜的拉曼散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eCl准分子激光实现了碳化硅薄膜的脉冲激光晶化,对退火前后薄膜样品拉曼散射谱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激光能量密度对纳米碳化硅薄膜结构和物相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晶态纳米碳化硅薄膜的拉曼散射峰相对体材料的特征峰显著宽化和红移,并显示了伴随退火过程存在着硅和碳的物相分凝现象.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薄膜的晶化度提高,晶化颗粒增大,而伴随的分凝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间,空间分辨的等离子体光辐射诊断技术,研究了脉冲TEACO2激光诱发SiH4+CH4击穿产生的等离子体膨胀过程,得到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发光的时间特性,证明了SiH4+CH4气体击穿产生爆燃波而后诱发激波是等离子体中基本宏观动力学过程,并在实验上分析了激波对等离体内化学反应的影响,为激光等离子体合成SiC粉末微观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激光诱导的周期性表面结构(LIPS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表面的形成过程。在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得到PMMA薄膜,经p偏振的XeCl准分子激光照射后形成周期性的褶皱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形成的褶皱结构周期具有纳米量级,且当引入外加电场时,褶皱形成所需的激光脉冲数减少到2。当外加电压增加到30V时,褶皱的周期间隔明显减小,LIPSS变得不可控,出现了柱状的自组织结构。与直接用准分子激光照射的薄膜样品相比,外加辅助电压的引入改变了PMMA样品表面褶皱结构形成的时间和周期大小,褶皱形成的内部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获得约氏疟原虫有性阶段候选抗原Pys25(217AA)和Pys48(455AA),以期建立一种新的鼠疟模型。首先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两种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并改造pFastBac Dual载体,在其Ph启动子前端加入哺乳动物启动子CMV,并将目的蛋白基因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基因片段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展示在病毒粒子表面。用其免疫Balb/c小鼠,在小鼠体内,CMV启动子启动融合蛋白表达,共同刺激小鼠产生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两种抗原抗体效价均能达到1∶12 800。本实验为后期免疫阻断效应研究、多时期多价疫苗的构建及鼠疫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展示SARS-CoV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重组杆状病毒vBmgp64-RBD,并进一步研究其展示目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RBD蛋白正确表达并成功展示在病毒囊膜表面,将灭活的纯重组杆状病毒vBmgp64-RBD皮下注射BALB/c小鼠能产生抗RBD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且抗体具有抗RBD蛋白的中和作用。证明vBmgp64-RBD有可能作为一种基于杆状病毒的新型SARS疫苗,为SARS的体外检测及后续疫苗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乳铁蛋白(LF)在抗炎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人乳铁蛋白(hLF)基因的重组病毒Bm-hLF,接种蚕蛹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ELISA法检测rhLF的表达量,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其抑菌活性,并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究口服rhLF蚕蛹粉对UC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rhLF在蚕蛹感染重组病毒120h后表达量最高达0.38mg/mL蚕蛹匀浆上清液;rhLF蚕蛹粉能抑制E.coli TG1的生长;口服rhLF蚕蛹粉可明显降低UC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减轻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为今后开发一种新型、廉价的UC口服药物提供药效学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盘形超声压电振子在抛光实验装置上对硅片进行了化学机械抛光,比较了附加行波超声振动的化学机械抛光与传统化学机械抛光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工况下,施加行波超声振动相对于不施加振动,能明显改善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的表面质量。振子振幅的增大对改善硅片表面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8.
李亮  郑冕  郭栋  何勍 《焊接学报》2023,44(1):78-83
针对聚合物超声焊接升温机理,通过量子理论建立超声声场模型.将聚合物升温过程视为超声场能量转化为聚合物内能的能量转换过程.研究了聚合物双振子超声焊接相比单振子超声焊接的优势.通过二次量子化理论分析发现单振子焊接时,只有频率为声场频率整数倍的原子能吸收声子,而双振子焊接时,除了频率为两个声场频率整数倍的原子之外,频率为两个声场频率整数倍组合的原子也可以吸收声子.双振子焊接相比单振子超声焊接对超声场能量的利用率更高.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一结果.结果表明:振子功率保持恒定时要实现同样的焊接效果,双振子焊接时间为单振子焊接时间的3/8;焊接时间一定时要实现同样的焊接效果,双振子总功率是单振子功率的12/13.  相似文献   
9.
对双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机的自同步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两个偏心轮的自同步及其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只要保证一定的同个性指数,完全可以实现稳定的自同步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碳化硅(Si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光致发光技术研究了样品的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在500℃的衬底温度和高氢气稀释条件下,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红外吸收谱主要表现为SiC TO声子吸收,X射线衍射显示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为6H结构.采用氙灯作为激发光源,不同氢气流量下所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呈现出峰值波长可变的紫外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