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3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Visual-modflow三维可视化渗流软件建模分析了邻近水库裂隙密集带地层,隧道开挖至注浆前后全过程地下水渗流场分布规律。结合隧址区水库、裂隙密集带等水力联系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施工未扰动下渗流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毛洞开挖后裂隙水垂直补给隧道,影响范围很大,水库方向的反向补给或贯通排泄并不明显;隧道初期支护有利于保持地下水流场稳定,由于密集裂隙带的存在,横断面渗流变化与毛洞状态初期较为接近;随着注浆加固止水效果的提升,地下水向隧道内汇集的趋势减弱且范围减小,当围岩渗透系数折减到90%时,与初始渗流场较为接近,表明良好的防水体系对维持地下水渗流场稳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密集裂隙带的存在仅对局部渗流场有影响,对隧道和水库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圳葵坝路偏压隧道出口段下穿葵坝高速立交桥进行了二维仿真分析,通过对台阶法,预留核心土,CD法,CRD法4种工法条件下围岩-结构及既有构筑物的力学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探明了各工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情况以及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将导致桥墩出现不均匀沉降,使桥墩和桥面产生附加应力,其中对6#墩影响最为明显;各种工法中,CRD法为最优工法,台阶法开挖最为不利;预加固桥墩和围岩能有效减小沉降和附加应力,确保桥梁安全。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段大多属于强风化带,围岩一般松软破碎,通常夹有土层,地质情况复杂,是设计及施工中的难点,亦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应用岩土力学理论,提出了能对围岩进行主动维护的顶弧侧壁工法,并以深圳某隧道洞口段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法的特点及施工要点,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