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砂岩具有典型的颗粒结构,其力学参数与内部颗粒间的接触密切相关.由于砂岩内部颗粒接触数量巨大,具有统计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引入颗粒接触强度的统计分布模型建立砂岩的本构理论,可以更好地从细观角度理解砂岩的变形发展.由于前期研究中的统计分布模型多是基于经验而提出的,没有统计学基础.严格的数理统计理论发现,砂岩内部颗粒接触强度...  相似文献   
2.
基坑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为明显。结合杭州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项目,基于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硬化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PLAXIS 3D)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不同基坑开挖工况对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基坑的围护结构左右两侧变形差异显著,分析时不能简单将土层视为水平均布土层,需对变形较大的一侧土体减少基坑堆载,尽可能将荷载分布在围护结构变形较小一侧;地连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均随基坑开挖及车站的建造逐渐增大;地连墙变形受基坑开挖顺序的影响较为显著,从中间往两侧开挖对地连墙的变形影响最小,仅为18.35 mm,相较于原工况减少约25%,对工程产生最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发展,基坑面临的环境越加复杂,对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也愈发严苛。目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仍是以强度控制,由于保守设计实际工程往往发生较大变形而未达到设计强度。基于矩阵理论改进里兹法,采用最小势能原理,考虑了支护桩与水平支撑的变形协调条件,获得了支护桩变形的总势能方程,求解了支护桩变形,提出了基于变形控制的基坑支护桩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三例典型工程的现场实测数据对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绝对误差随着支护桩的最大变形增大而增大,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最大变形以内。  相似文献   
4.
由于加筋土结构经常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因此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试验往往循环次数很少,一般只有10多次,不能充分反映筋土界面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大型动态直剪仪,在剪切位移幅值分别为1、2、4、6 mm时,对砾石-格栅界面进行了2 000次水平循环直剪试验,分析了剪切位移幅值对筋土界面剪切应力、竖向位移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揭示了筋土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循环剪切过程中,界面平均峰值剪切应力先增加后减小;剪切位移幅值越大,达到界面峰值强度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少,而达到界面残余强度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多,较大的剪切位移幅值会使得砾石-格栅界面的剪切应力衰减现象更显著;随着剪切位移幅值的增大,试样最终剪缩量增大,但试样最终剪缩量增量逐渐减小;随着剪切位移幅值增大,界面剪切刚度逐渐减小,界面阻尼比却逐渐增大;通过对循环剪切试验后的砾石颗粒各粒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剪切位移幅值越大,颗粒的相对破碎率也越大,相对颗粒破碎率与剪切位移幅值呈较好的对数关系,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粉质黏土-水泥搅拌土强度,使其与钢筋或型钢共同作用形成水泥土搅拌墙。以南昌地区粉质黏土为例,在现有水泥土改良剂性能研究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化剂,采用正交试验,对16组粉质黏土改良方案形成的搅拌土开展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水泥、水玻璃、生石膏和生石灰不同配比对粉质黏土改良后强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搅拌土的抗压强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掺量、水玻璃掺量、生石膏和生石灰掺量,确定粉质黏土固化改良的最优配比为水泥掺入比24%、水玻璃6%、生石膏2%、生石灰0、萘系减水剂1.5%,并推荐在水灰比为1.5、粉质黏土含水率为12%时使用。经过筛选固化剂和优化配比后,粉质黏土在标准龄期28 d时强度可以达到8.6 MPa。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高强粉质黏土-水泥搅拌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强水泥搅拌土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