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交通运输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的内涝灾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日益突出。管理性措施是应对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工程性措施的有益补充。以上海、宁波等地为例介绍了其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管理中容易发生的共性问题,从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两方面提出推进建议,为城市优化完善其排水防涝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上海某区域的SWMM模型输出的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对输入水文参数的变化响应的灵敏度,使用修正的Morris灵敏度分析法分析了3场降雨中SWMM模型中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对水文参数不渗透性洼地蓄水(Destore-Imperv)、渗透性洼地蓄水(Destore-perv)、不渗透性粗糙系数曼宁值(Manning-Imperv)、渗透性粗糙系数曼宁值(Manning-perv)等参数的局部灵敏度。模拟结果证明,总降雨量变大,峰值流量对于参数Manning-Imperv、Destore-Imperv响应的灵敏度程度变大,并且峰值降雨强度越大,总径流量对于参数Max.Infiltration Rate、Decay Constant、Min.Infiltration Rate响应的灵敏度随之变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遍存在的流域防洪和生态保护问题,该文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提出站在流域综合规划的高度来统筹防洪与生态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来调控洪峰流量和生态基流、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减小河流大型水利设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4点建议,可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和宁波等大城市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挡水设施、雨水收集、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出水设施和检测控制等7个方面,提出城市下穿立交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国内外城市雨水排放管理政策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论述了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海绵设施分类激励法、工程面积激励法、固定金额激励法等4种典型雨水排放管理政策,并提出了对我国城市进行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制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机场大面积硬化飞行区带来的内涝积水问题,提高机场的安全运行效率是机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例,以“飞行区快排、工作区存蓄”的思路,分区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指标,通过新建绿色设施与既有排水设施结合,探索出了一套海绵型机场建设方案,可为其他城市机场建设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集成为“长江大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市政污泥、河湖底泥、通沟污泥、工程泥浆等四种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热值、重金属含量等特征分析并进行了属性分类,筛选并分析了厌氧消化+脱水、脱水/干化、脱水/干化+焚烧等污泥协同处理技术路线的技术参数、成本等,以及制砖、制水泥、制陶粒、制工程用土等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的污染风险、成本等,同时结合多源污泥泥质泥量来源稳定性分析,进行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泥质与处理工艺参数、处理工艺和资源化工艺经济适配性分析,最终提出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集成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吕永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126-129,132,13
在综合分析集水区污染物的传输和调控过程、非点源污染调控现状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体系和调控程序;此外,提出有效绿地概念为可接纳客地径流的绿地,继而提出需要借鉴国外路牙开口的经验,并通过综合部门来协调解决增加有效绿地所涉及的管理边界冲突。  相似文献   
9.
每年台风季节沿海城市都会受到强降雨的侵袭,进而引发城市内涝.利用MIKE软件,建立上海沿海地区的台风降雨、风暴潮共同影响下的沿海城市内涝模型,重点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情况.通过模拟反演了2018年917强降雨事件及2019年利奇马台风造成的内涝点进行模型校核,模拟评估了百年一遇设计降雨叠加风暴潮的工况对上海临港地区带来的内涝风险,结果表明该极端状况下的最大积水深可达2.02 m,高风险区约0.056 km2,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强降雨和风暴潮共同作用的灾害情况,量化的结果对城市洪水风险图的制作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建立的基于风暴潮条件下上海临港海滨城市内涝模型可为后续临港排水系统的完善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基于Infoworks CS模型,模拟评估不同内河水位下不同设计暴雨重现期时系统的排水能力。结果表明,现状雨水管网基本能够抵御1 a一遇降雨,但在3 a一遇和5 a一遇降雨情况下积水严重。当内河水位在1.36-1.90 m时,对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影响不大;当其超过1.90 m后,系统排水能力受到显著影响,模拟地面积水点显著增加,且与历史积水点吻合度较高;研究区域管道重力排水的临界内河水位约为1.9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