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交通运输   1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文章针对基于孤石形状、分布位置的随机性及其高强度,盾构机无法直接掘进通过这一工程难题,在前期物探及钻孔验证的基础上,对钻孔参数和爆破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对临近隧洞爆破震动跟踪监测和爆破后炮孔取芯验证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海底盾构区间孤石爆破预处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客运市场的分析和对农村客车现状的调查,从区域角度和使用角度出发,介绍农村客车的差异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焦雷  邹翀  李红军  刘洪震  郭志武 《隧道建设》2016,36(10):1263-1268
为了研究一种既能保证隧道岩爆段施工进度,又能降低围岩能量释放剧烈程度的应力释放方法,结合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岩爆大部分出现在拱顶-拱腰段的特征,制定了微上台阶开挖法的应力释放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该方案能够实现拱顶和拱腰处围岩应力的释放和转移,使围岩应力集中区提前得以消散,有效地降低了围岩发生岩爆的程度。同时,通过该方案的初步现场施工实践,证明: 相对于其他应力释放措施(如应力释放孔、超前导洞等),微上台阶法在形成首次微台阶后基本不改变原有施工方案和工序,无额外工期,能够实现连续作业,可为类似工程岩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09,29(2):172-175
在城市环境中,如何控制地层移动以保证基坑周围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是设计以及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监控量测基础上,详细对比分析了二元结构地层基坑开挖引起不同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以后明挖基坑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来选取围护结构参数及支护形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辉  刘洪震  姜永涛 《隧道建设》2011,31(4):519-523,528
以某城市交通隧道地表坍塌为例,分析地表坍塌的原因,阐述管线对地表注浆加固的影响。为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坍塌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取三管旋喷桩止水帷幕、帷幕内三管旋喷和洞内水平旋喷的加固堵水方案,加固了坍塌段地层;2)针对砂卵石遇水易坍塌的情况,采取地表降水井和洞内水平降水孔联合降水方案,保证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状态;3)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4部CRD开挖工法,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04,24(1):44-47
介绍了在大源隧道的中导坑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掏槽方式,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对硬岩隧道爆破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铁路隧道强烈岩爆段岩爆治理工程实例,分析岩爆段工程地质情况及岩爆发生的过程、详细情况;从岩爆发生的条件及地质方面分析岩爆发生的原因;叙述岩爆发生初期采用洞身增设拱架支护的措施以增强支护结构强度保证洞身稳定以及后续的支护、注浆加固等施工处理技术方案。最终成功处理了工程险情,安全顺利通过了隧道强烈岩爆段。  相似文献   
8.
武汉长江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华军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09,29(3):364-366
武汉长江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采用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的穿越长江的公路隧道。江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很大,面临着许多工程新课题与难题,如何克服掘进过程中的管片上浮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盾构施工中的管片上浮情况、影响管片上浮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监控量测基础上,详细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桩变形和基坑周围地层变形,对以后明挖基坑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盾构法隧道球状风化体处理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地铁盾构隧道的日益兴建,球状风化体作为影响盾构顺利掘进的重难点愈发凸显,盾构区间球状风化体的预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已有文献,在对球状风化体形成机理、原因及处理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形状、大小、所处地理位置,结合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且综合考虑技术、成本、工期、安全等因素,将盾构区间球状风化体预处理分为:直接掘进通过、地表预处理、洞内处理三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九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最后,提出现场处理的合理化建议,为盾构区间风化体的预处理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