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建设难免遭遇工业文明的冲击,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基于代际优势造成的“吉登斯悖论”和工具理性思维带来的邻避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遇到的最大挑战,而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困局的核心首先是生态型政府的构建,其次是在政策层面建立政府、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四大利益主体共融的倡议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奎明  赵虹 《领导科学》2012,(29):17-21
经济繁荣度与社会成熟度之间的不对等性的“二元困局”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实现两者对等的关键性工作在于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来提高社会成熟度,而我国现实国情和国际经验表明,这一切离不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就目前而言,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首先是强化和调整政府经济职能,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政府组织建设,特别是激发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关键是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倡议联盟.  相似文献   
3.
邻避运动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衍生品,同时也是公民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在我国频繁发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国已经进入"邻避时代"。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邻避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影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不同影响因素作用的显著性存在很大差异,以上海松江垃圾场焚烧场事件为例,风险认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补偿因素为显著影响因素,而教育程度、社区组织化程度、社会压力、政府决策模式、公平性均为非显著性影响因素。相应地,从政府管理角度来讲,要规避邻避运动,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中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建立倡议联盟的决策模式,培养公民参与决策的意识,同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消除民众的风险顾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邻避型街头抗议活动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是正面促进还是负面冲击?学术界对此存在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应该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基于理论层面分析发现,邻避运动中的政府与邻避设施承建单位、民众与环保NGO分别组成的两大次级联盟存在建立倡议联盟合作框架的基础性共识,即维护社会稳定;其次,基于事实层面研究发现,邻避型街头抗议活动的抗争策略为典型的依法抗争型,利益诉求导向为典型的就事论事型,民众抗争行为是典型的积怨发泄型。所以,邻避型街头抗议活动实际上是正面促进了社会稳定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与2002-2007年的样本相比,2008年之后产生的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为宽泛,研究方法规范性加强。以McCurdy和Cleary提出的六项指标研究发现,2008-2011年的博士论文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效性、理论检验、因果关系、论题的重要性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论题的前沿性却出现数据下滑。虽然提高明显,但是行政学博士教育的顽疾依然存在,即西方理论遭遇本土问题后两者之间产生的张力,这也是未来行政学必须要摆脱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