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6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鲜作为"冷战活化石",其外交政策的特殊性引人深思.朝鲜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并陷于不可摆脱的安全困境,国内经济状况长期不佳,金正日更面临稳固自身政权的问题.分析国际格局、国际系统、国内政治、国内经济等诸方面因素对朝鲜外交政策的影响,结合此次朝美核危机,整理朝鲜外交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地位与特征,对扬唐抑宋诗学观进行纠偏.这一诗学之根本,不在纠缠于诗歌诗艺形式上的高下判别,而关注内容精神之追求.以提倡变风变雅、振兴诗教为旨归,寄寓着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为明末清初一位山东籍作家西周生(托名)所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长篇世清大作。全书共100回。写的是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故事。晃源无端杀死仙狐,纵妾逼死嫡妻计氏,死后托生为狄希陈,受到由狐仙和计氏托生的妻妾的残酷报复。在书中,作者广泛描绘了城镇和都市的世态人情,刻划了权阉官吏、劣绅恶少、赌徒讼棍、塾师庸医、懦夫泼妇、觅汉短工、道立尼姑等形形色色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地主官僚的罪恶和下层人民的痛苦,成为明末清初的“浮世绘”和封建社会的“鸟瞰图…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单一污染对龙须草生长全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以前,Cd、Pb低浓度(不高于5mgCd/kg土)刺激能够促进龙须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高浓度(不低于200mgPb/kg土)刺激对龙须草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被Cd、Pb污染的龙须草在成熟期时干物质积累总量比前一时期略微减小。Cd、Pb的临界浓度分别为5mgCd/kg土和200mgPb/kg土,表明龙须草干物质积累对Cd污染较Pb污染敏感。  相似文献   
5.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原则、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利益集团的概念,以及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运作和发展的条件、背景,并考察利益集团的几种主要类型和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政治运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改革发展新阶段与建设广东现代文明广东省精神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是人类历史千载难逢的跨世纪转折。农业文明已成为最后的一抹余辉,工业文明也已滑过如日中天渐成午后斜阳,而现代文明正如一轮朝阳冉冉上升。党的十五大把一个战略性的宏伟纲领...  相似文献   
8.
孙军  汪树强  周薇 《金陵瞭望》2008,(22):65-65
近年来,地税玄武分局紧紧围绕“巩固完善谋发展,创优提效争一流”的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提高征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机制,大力组织收入,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建局以来,该局累计组织地税收入143.19亿元;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我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发达,孔子乐论被认为是先秦音乐美学的创始,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吕氏春秋》吸收并糅合了先秦各家乐论。文章旨在将三家对音乐的缘起、本质、作用的论述作比较,以期清理出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陈衍诗学的理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是晚清宋诗派的重要诗论家,与传统诗论相比,陈衍在诗歌创作与批评上力求真实、客观、证据,试图建立一套沉淀着理性精神的诗学范式。讲求客观真实性,但是他又不是仅仅停留在客观真实上,而是试图以客观真实的价值世界,再回向士人的人格世界的建构。这是晚清实学浸淫的结果,也是近代宋诗运动发展的自然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