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吕尖  朱荀 《经营管理者》2009,(17):146-146
成都市失地农民创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创业项目以传统微利项目为主。为什么失地农民创业行业选择的个体行为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特点呢?在论证了理性选择理论对于失地农民创业行业选择解释的适用性基础上,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以微观的个人行为(失地农民创业行业选择)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合理化来说明失地农民创业行业选择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因。分析认为失地农民创业的行业选择是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博弈,最后确定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得到够用的满意",尤其考虑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厉行法治行政。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行法治行政二者是互相促进的。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求政府在法治行政过程中遵循基本的法治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践行于行政执法的具体过程中。其次要求行政机关善用各种执法手段,既要依法运用好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限权性行政行为,也要灵活运用好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4.
吕尖 《南方论刊》2009,(4):43-44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同时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90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代中国也进入了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途径,即网络参与。由于网络参政具有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群体性等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参与渠道,加快民主进程,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公民参与决策的不平等性。因此,本文从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有助于社会正确对待网络参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