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市场不景气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正在对印度尼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不良影响。这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由一九八○至八一年度(财政年度,从四月一日起)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下降为一九八一至八二年度的百分之六点六,出口值为二百三十七亿一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至一九七二年,应东盟国家的要求,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研究中心在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贸易及发展会议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参与下,研究了在联盟苑围内扩大经济合作的可能性。研究中心认为,本地区发展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向应是扩大区域内部贸易和在工业领域进行合作。为此,建议以政府间协定为基础对某些商品实行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在本地区各国的私营部门采取鼓励建立工业企业的措施,以及按各国之间的协定建立合营的工业项目。 除新加坡以外,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制造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联盟内部扩大工业合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莫斯科《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东南亚国家的农业》一书。文中没有谈及新加坡农业,也避而不谈越南的农业情况。关于这点,作者在本书“前言”中说:“本书研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农业。没有把新加坡共和国列入研究范围,因为农业在这个国家经济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农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为百分之四点五至百分之六)。也没有分析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农业情况,因为越南早已是另一类型的国家”。原文援引的参考资料达三十多项,为节省篇幅起见,译文从略。  相似文献   
4.
在东南亚各国,农业的基础都是小农经济。大农场相对来说为数甚少。即使在菲律宾这样的大地产国家,据一九六○年的世界调查,大农场也只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其耕地面积只占可耕地的五分之一弱。 尽管东南亚各国把农户划分为大、中、小的标准各不相同,仍然可以发现,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泰国年产橡胶五十万吨左右,仅次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三位。七十年代,泰国天然橡胶产量的增长率高于其他橡胶生产国。一九七一至一九八○年,全国橡胶产量增长了七成,在天然橡胶世界产量中,泰国所占份额由百分之九增至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6.
在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人口数量(五千万人)仅次于印尼,居第二位。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最近几年,菲律宾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失业情况加剧,因而就业问题显得特别尖锐。一九八二年,菲律宾各城镇共有失业人口七十五万五千人(其中非熟练工人占百分之五十六),在乡村地区,失业者多达一百三十万人。  相似文献   
7.
以某些经济指数衡量,马来西亚可以归属于“新兴工业国”。仅从1982年到1984年这段时间,马来西亚(西马)的工业生产指数就增长了37.6%。制造业蓬勃发展,其标准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70年代为10.5%,80年代上半期为5.7%。在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13.4%增大到1985年的20.5%。从1983年起,工业产品成了最大宗的出口项目。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委员会资料,一九八一年泰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百分之七,即高于前两年;以一九七二年的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三千一百五十八亿铢,而一九七五年为二千零三十三亿铢。以下列举按现价计算的泰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百万铢):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高速度地发展。一九七一至一九八○年,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七点八(六十年代为百分之六),在南亚与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国内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一九七三年(百分之十二点三)与一九七六年(百分之十一点六),而最低的一年是一九七五年(百分之零点八),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正陷入深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政府制订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八十年代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学技术成就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将新加坡变成发达的工业国。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优先发展利用现代化工艺的非能源密集的制造业部门,即生产电子计算机、航空仪表、通讯设备、医疗设备、海上钻油台主件及船舶的部门。按十年计划制订者们的设想,劳动密集部门(包括纺织与缝纫业部门)的产品将转移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