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盆腔炎为妇产科常见病。我们应用氦—氖(He—Ne)激光照射次髎穴治疗慢性盆腔炎共9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有关问题报道并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系1985年3月~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病人共96例,年龄在22~44岁间,诊断按“妇产科学”标准,其中一侧附件炎36例,双侧附件炎38例,盆腔炎22例,病程1月~10年。方法;采用He一Ne激光器,腔长400mm,功率72.8mw,照射时光束与穴位呈45°交角,光斑为0.2cm,距离照射穴30cm。照射时病人取“骑马”式坐于椅上,面对椅背,并双手交叉放于椅背上。找到次髎穴,指压穴位,当病人有酸、胀感,即用龙胆紫将穴位标出。双侧穴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针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耳针组,对其中的对照组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一次,模型组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以建立实验性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耳针组鼠在每日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给予耳穴埋针治疗.注射均为期连续6周.6周后采集各组鼠脑松果体标本,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文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松果体中脂褐素(LF)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耳针组大鼠松果体中LF含量下降(P<0.05).结论:耳针可通过减少松果体中LF的积累而干预松果体的氧化损伤,延缓松果体衰退进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机体衰老,这可能是耳针延缓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牛黄对致痫大鼠行为的影响,海马及门区神经元丢失情况和谷氨酸脱羧酶(GAD)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的改变,探讨该药的抗惊厥作用。 方法: 采用戊四唑急性惊厥模型,参照Racine标准观察行为学表现,用Nissl染色作海马及门区神经元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GAD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计数。 结果: 牛黄防治组惊厥发作的潜伏时间较对照组长,发作次数较惊厥组少,而在海马及门区的神经元和在海马的GAD阳性细胞的丢失数量较惊厥组的少。 结论:人工牛黄能延长惊厥发作的潜伏期,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神经元丢失和保护GAD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2 4岁。发现颈部包块 1个月入院。B超检查发现 ,右甲状腺 4 0cm× 2 2cm× 1 5cm球性包块 ,内部回声均匀 ,低回声带。实验室检查 :T3、T4、FT3均正常。临床诊断“甲状腺腺瘤”。行右甲状腺次全切术。病理检查 :已剖开淡红色球性包块 1个 ,4cm× 3cm× 2cm ,表面有完整包膜 ,切面灰白实性 ,质软。镜下 :肿瘤细胞呈柱状或梭形 ,排列成明显梁状结构 ,小梁曲直不一 ,肿瘤细胞沿小梁长轴方向垂直排列 ,小梁间有丰富间质 ,肿瘤细胞胞质内及间质中有明显玻璃样变性。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区域有少量腺样结构 ,并有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990~1995年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 2 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CyclinD1与 p5 3蛋白检测。结果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 10 0 % ,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37 5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 3阳性表达为 15 0 % ,恶性卵巢上皮肿瘤 p5 3阳性表达为 4 7 5 %。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G1与G2 、G3 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在早期卵巢上皮癌与晚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卵巢癌G1与G2 、G3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D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也有 p5 3的过表达。 结论 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模灸组),空白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次,模型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次,模灸组在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一次后,选用双侧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治疗1次,连续治疗6 w后,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病理图文图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松果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和脂褐素(LF)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松果体中SOD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LF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模灸组大鼠松果体中SOD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LF含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艾灸可通过上调松果体SOD mRNA表达、减缓松果体中LF堆积而延缓松果体衰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机体衰老。这可能是艾灸延缓机体衰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中ASPP1、ASPP2蛋白的不同表达状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胜发  卢冰  苏敏  李大中  何常  钟愉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2):123-126,139,23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SPPl、ASPP2蛋白表达规律及其与p53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SCLC术后同一病人的新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肺组织共54例用于试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ASPPl、ASPP2蛋白表达及癌组织中p53表达以确定各病例的p53表达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ASPPl、ASPP2蛋白表达。结果:p63阴性状态:Westernblot显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ASPPl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2),比较发现癌组织ASPP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组织(P=0.029);ASPP2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63阳性状态下,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ASPPl、AS—PP2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肺组织中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ASPPl蛋白表达在p53阴性时显著低于p53阳性;癌组织ASPP2表达在p63阴性时与r63阳性无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肺组织中ASPPl、ASPP2表达与p63表达状态无相关性。结论:p53阴性状态下。NSCLC癌组织ASPPl表达降低,ASPP2表达无明显变化。ASPPl表达降低与NSCL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恶性肿瘤(MPMNs)亦称重复癌,是指单个或多个脏器同时或先后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恶性肿瘤[1].两种肿瘤发生间隔时间在6月之内为同时性重复癌,间隔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重复癌.本例患者为鼻咽部异时性重复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系伟  钟愉  何常  张世英  郭正菊 《贵州医药》2002,26(10):880-88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钙粘素(E-cadherih,E-C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学SP法研究15例肺慢性支气管炎症及40例肺癌组织中E-CD的表达。结果:肺慢性支气管炎症及肺癌组织中E-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2/15例)、40%(16/40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E-C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相关关系(P<0.05/0.01)。结论:E-CD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 2和Fas/APO 1基因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bcl 2和Fas/APO 1基因的表达水平 ,与 18例宫颈正常妇女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 :bcl 2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2 2 3.5 6 3± 1.6 19)U/ml(x- ±s) ,显著高于 18例宫颈正常者的 (6 6 .4 2 0± 1.4 0 1)U/ml(x- ±s) ,两者比较经t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Fas/APO 1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5 2 0 .116± 1.15 8)ng /L(x- ±s) ,明显低于 18例宫颈正常者 (6 38 2 6 3± 1 2 4 1)ng/L(x- ±s) ,两者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宫颈癌中bcl 2高表达 ,而Fas/APO 1低表达 ,bcl 2和Fas/APO 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