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2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药的耐药性和选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对抗病素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及流在病毒A(in-fluenza-A)等的感染患者,如用了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仍难以控制或出现新的损害时,应考虑到耐药性的存在,并立即更换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替代治疗药物.一些早期的抗病毒药具有令人无法忍受的毒性(如阿糖胞苷和疱疹净),特别是出现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因此不能广泛应用.用于预防流感病毒A感染非常有效的金刚烷胺巴也减少应用,1977年阿昔洛韦(acyclovir)的发现,因其对免疫缺陷患者原发及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疱疹性脑炎、新生儿疱疹和VZV的感染极为有效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抗病毒药的耐药性首先出现在那些用阿昔洛韦来治疗的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中.1 抗疱疹病毒药分类1.1核苷类似物 疱疹净(idoxuridine)、阿糖腺苷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小儿单纯性肥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及其与血循环PAI-1水平变化的关系,探讨儿童期肥胖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和有无与之相关的遗传倾向.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81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PAI-1含量,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肥胖儿童血循环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升高(t=5.084,P<0.01),PAI-1 4G/4G、4G/5G、5G/5G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变化(X2=1.708,P>0.05),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t分别为2.117和2.612,P均<0.05).结论肥胖儿童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PAI-1基因4G/5G多态性无明显相关,但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更易致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对左心结构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童各40例,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6-k-PGF  相似文献   
6.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种族、遗传、肥胖、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儿 ,女 ,7岁 ,因咳嗽 9d ,胸闷、乏力、呕吐 1d入院。查体 :体温 36℃ ,脉搏 110次 /min ,呼吸 35次 /min ,血压 6 0 /5 0mmHg ;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额部出冷汗 ,脉搏细弱 ,四肢厥冷 ;双肺闻及喘鸣音和细小湿 口罗音心率 110次 /min ,心音低钝 ,闻及奔马律 ;腹软 ,肝肋下 2cm ,质韧 ,轻微触痛。血WBC 10 .7× 10 9/L ,N 0 .80 ,L 0 .2 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心肌损害 (V2 ~6导联ST T弓背抬高 0 .2~ 0 .6mV)。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 12 8…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T细胞亚群的研究 ,探讨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在先心病心衰中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对 2 7例先心病心衰患儿、2 0例先心病非心衰患儿及 2 0例正常儿童采用双抗体夹心检测TNF α、荧光免疫ABC染色计算CD3、CD4、CD8及CD4 /CD8比值。结果 先心病心衰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衰组及对照组 ,且在心功能各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重度心衰组CD3、CD4、CD8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TNF α参与先心病心衰的发展过程 ,重度心衰患儿存在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9.
1991年Lieberman根据心肌活检的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 ,首次将心肌炎分为暴发型、急性型、慢性活动型和慢性持续型四种类型〔1〕。在其报道的 3 5例经心肌活检证实的心肌炎中 ,有 4例被归类为暴发型心肌炎 ,其共性为 :①起病均为非特异性流感样表现 ;②病情迅速恶化 ,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临床表现为重度心功能不全等心脏受累征象 ;③心肌活检显示广泛的急性炎细胞浸润和多发型心肌坏死灶 ;④ 1个月内完全康复或 (少数 )死亡 ;⑤免疫抑制剂治疗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此后有关暴发型心肌炎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对152例心肌炎患儿行24小时Holter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功能进行对比性探讨。结果提示:Holter心律失常检出率82.9%明显高于心电图51.3%;24小时早搏总数多于14400次者,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受影响;CK-MB增高者发生室速或室上速的机会多;Holter对捕捉一过性及复杂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对较严重潜在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有提示预后及预防猝死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