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EA-TEF)的价值。方法收集8例临床疑诊为EA-TEF的新生儿,于手术前行食管造影及MSCT扫描并进行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MinIP、VR等;将术前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8例中,1例为EA-TEFⅠ型,7例为Ⅲ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3例);5例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利用MPR、VR重建图像测得的闭锁食管上下盲端的距离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7例仿真内镜图像能明确显示瘘管开口。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诊断EA-TEF并进行分型,显示闭锁食管上下盲端情况及气管-食管瘘口位置可靠,还能显示肺部病变及其他伴随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部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4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组6例、恶性肿瘤(肺癌)组34例,均行肺血流的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34例肺癌患者BF、BV和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中PS值>25[mL·(100g·min)-1]的敏感性为97.06%、特异性为83.33%,而MTT值与良性病变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BF、BV和PS可有效的评价肺部病变的血流状态,在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动态磁化率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的表现,探讨DSC-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子宫及附件1.5T常规MRI扫描、DSC-MRI扫描及DSC-MRI灌注(包括内源性灌注和外源性灌注)成像.在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评价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弥散成像为明显高信号,有强化.灌注扫描示病灶区呈负性高灌注,DSC-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区时间信号曲线呈"快升缓降"型,而对照区呈"缓慢上升"型改变.结论 DSC-MRI"快升缓降"型信号曲线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特征性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压处理明胶海绵(GF)、真丝线段和聚乙烯醇微粒(PVA,300—500μm)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部包块等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随访复查瘤体大小、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3-9个月,发现真丝线段和PVA的疗效明显高于GF。结论 PVA、真丝线段及GF三种不同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以PVA疗效最佳且性能稳定;真丝线段次之;而单纯利用GF应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MRI结合造影检查在直肠肛门畸形(ARM)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术前行MRI及造影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直肠肛门畸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7例ARM患儿中,会阴瘘2例,直肠尿道瘘10例,直肠膀胱瘘2例,前庭瘘6例,泄殖腔畸形1例,无瘘3例,肛门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2例.MRI检查对瘘管诊断的准确率为44.44% (12/27),还发现伴发的其他系统畸形,造影检查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85.19% (2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2,P<0.01).结论 MRI结合造影检查可提高AR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的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MRI及临床分期价值,并评价MRI对于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具有完整MRI检查及临床资料的宫颈癌患者,参照FIGO分期标准,利用双盲法于术前分别做出宫颈癌的临床及MRI分期.然后进行MRI、临床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比较.结果:MR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总的准确率为85.2%(52/61),特异性为89.7%(52/58),敏感度达95.1%,临床对宫颈癌总的准确率为63.9%(39/61).结论:MRI对于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特别对于提示宫颈癌侵犯宫体、宫旁结构及盆腔内淋巴结的转移等方面也更为客观性,应该成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以滋养细胞组织异常增殖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形式,后者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影像检查在GTD早期诊断必不可少,尤其在 GTD 良恶性的鉴别、肿瘤的分期及风险评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对GTD患者的病变定位和估测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且能动态观察化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使用双功能多普勒的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评估通常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和治疗后监测中都是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更广泛成像技术的应用取决于 GTN 的诊断和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气道重建对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T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TB患儿的低剂量MSCT(管电压120 kV或100 kV,管电流30~50 mA)扫描影像资料,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及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B),获得支气管树的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根据TB是否移位和起始部位,将TB分为3型.本组53例Ⅰ型3例(5.7%),1例伴左主支气管狭窄;Ⅱa型16例(30.2%),伴TB管腔狭窄者5例,伴发先天性心脏病4例;Ⅱb型5例(9.4%),伴管腔狭窄者3例;Ⅲ型29例(54.7%),伴TB管腔狭窄者9例,伴食管闭锁2例,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53例受检者平均所受辐射有效剂量为(1.02±0.29) mSv.结论 对于儿童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畸形,低剂量MSCT扫描加气道三维重建既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可以直观地帮助分型,显示管腔狭窄的位置及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29例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及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29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小于5mm 18例,5~10mm 11例.平扫16例T1WI可见低信号影;无明显异常信号8例(其中6例病灶直径小于5mm);垂体形态异常5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MR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MR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对16例经过临床和颅脑MR扫描确诊的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常规MR平扫(T1Flair、T2WI、TF2Lair及DWI),8例同时进行了MRV扫描,9例治疗后进行二次MR平扫复查.结果 MR显示:病灶位于双侧性顶、枕叶12例、单侧顶枕叶1例、额叶2例、基底节区5例,DWI多数病例表现为等或相对低信号,MRV均提示无血栓形成.9例二次MR平扫复查示明显吸收好转或基本吸收.结论 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少数见于额叶,基底节区,T2 WI和T2Flair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