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病历的几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 ,病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为病历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条例》要求病历的书写、保存更为规范 ,因此数字化的电子病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电子病历是指将传统的纸病历完全电子化 ,并超越纸病历的管理模式 ,包括病人的一般个人信息 ,还包括医生对病人所下达的医嘱 ,病人的化验、影像检查结果 ,病人就医过程中在症状、体征方面发生变化的记录等等。提供电子储存、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它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 ,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 ,…  相似文献   
2.
推进医院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统计信息化的涵义是指医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开发好、管理好,为医院决策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医院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医院竞争力的过程。推进医院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与健康孕妇头发中锡元素(Sn)的浓度分布及差异,并探讨锡暴露与膳食频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自愿参加孕期队列的孕早期妇女,募集时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膳食频次,并采集头发标本。根据孕24~28周在该院进行75 g口服糖耐量检查的结果确定妊娠期糖尿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头发中的锡浓度。按照病例∶对照=1∶1的比例随机挑选对照组。最终有335名病例和343名对照纳入分析。结果GDM组和对照组的锡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17μg/g和0.14μg/g,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内,不同人群的锡浓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用油炸食品是锡暴露的危险因素,而食用肉类及制品、水产品、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火上烧烤或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甜点和碳酸饮料与锡暴露无关。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孕妇锡暴露水平较低,但GDM组的暴露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食用油炸食品是锡暴露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其他膳食频次与孕妇锡元素的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性感觉障碍,临床上常见,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与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我们自1998年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眩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果在妊娠期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死胎[1]及早产、流产、糖代谢异常、小于胎龄儿发生率的增加[2-3],并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4],但未治疗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或单纯低甲状腺素( thyroxine,T4)血症是否对胎儿和母亲带来危害,甲状腺功能正常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阳性与流产和早产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5].因此,是否应该在妊娠期对甲状腺功能进行常规筛查仍是近年来国际内分泌学界和妇产科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39例孕妇的病例资料,探讨亚甲减、单纯低T4血症、TPOAb阳性对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为将来是否进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筛查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市场已经形成,但还很不规范。则对众多厂商激烈竞争,很多用户还不能把握正确的选择方法,因而吃亏的不少。针对这一情况,综合用户的经验教训及自身的体会,提出以下几项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不同免疫方式对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早产儿方案的免疫效应。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周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同期出生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足月儿作为对照。分组:①早产1组为母亲在孕期用过HBIG的早产儿,早产2组为母亲在孕期未用过HBIG的早产儿。早产1组和早产2组早产儿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生后2~4周重复1次,生后2、3、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10μg。②足月1组为母亲在孕期用过HBIG的足月儿,足月2组为母亲在孕期未用过HBIG的足月儿。③对照1、2、3组为在1岁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足月儿。对照1组为母亲在孕期用过HBIG的足月儿,对照2组为母亲在孕期未用过HBIG的足月儿。对照1组和对照2组生后注射HBIG200IU,生后2~4周重复1次,对照3组为母亲在孕期未用过HBIG生后新生儿也未用过HBIG的足月儿。各对照组足月儿出生后0、1、6月各接种乙肝疫苗剂量10μg。观察项目:①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早产发生率。②检测生后24h内静脉血乙肝病毒抗原。③观察生后乙肝病毒抗原为阴性的婴儿生后1岁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定量检测,定量大于100mIU/ml为强应答,小于100mIU/ml为弱应答。④观察生后1岁乙肝抗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定性。结果①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早产发生率为5.30%。②早产儿47例生后检测乙肝病毒抗原为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4.25%,同期足月新生儿840例,乙肝病毒抗原为阳性者9例,阳性率为1.07%,早产儿与足月儿出生时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率率差异无显著性(χ2=3.684,P=0.055)。③早产1组生后1岁19例早产儿有12例(63.2%)HBsAb定量为强应答,早产2组26例早产儿有17例(65.4%)HBsAb定量为强应答,两组早产儿HBsAb定量检测免疫效应差异无显著性(χ2=0.024,P=0.878)。对照1组32例足月儿有13例(40.6%)HBsAb定量为强应答,对照2组25例足月儿有16例(64.0%)HbsAb定量为强应答,两组足月儿HBsAb定量检测经统计学处理免疫效应差异无显著性(χ2=3.068P=0.080)。对照3组足月儿118例,70例(59.3%)HBsAb定量为强应答,对照1组和对照2组57例中29例(50.9%)HBsAb定量为强应答,差异不显著(χ2=1.116P=0.291)。早产儿45例中有29例(64.4%)HBsAb定量为强应答,足月儿57例中有29例(50.9%)HBsAb定量为强应答,早产儿与足月儿HBsAb定量检测免疫效应无显著性差异(χ2=1.887P=.170)。所有观察对象生后1岁乙肝抗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定性均为阴性。结论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早产儿采用生后注射HBIG200IU2次和生后2、3、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10μg与足月儿生后0、1、6月各重复接种乙肝疫苗剂量10μg比较,生后1岁HBsAb定量检测免疫效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哈尔滨市卫生信息化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母亲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的免疫效应.方法 将423例生后均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定性检测阴性的婴儿,随机分为10μg乙肝疫苗(A)组、小剂量(<10μg)乙肝疫苗(B)组、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C)组、200U乙肝免疫球蛋白(D)组、E组为C组加D组.除B组外,其他4组婴儿生后均按0、1、6个月方案各接种乙肝疫苗10μg.C组和D组婴儿生后第1天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和200U肌肉注射,15~30天后按原量重复1次.观察婴儿生后1岁时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定性检测.结果 423例婴儿生后1岁时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定性检测均为阴性.在A组131例婴儿中,有84例乙肝表面抗体>100mU/mL,占64.1%;在B组41例婴儿中,有14例乙肝表面抗体>100mU/mL,占34.1%,两组比较X2=11.446,P=0.001.C组136例婴儿中,有74例乙肝表面抗体>100mU/mL,占54.4%,与A组比较X2=2.604,P=0.107.D组115例婴儿中,有55例乙肝表面抗体>100mU/mL,占47.8%,与A组比较X2=6.617,P=0.010.E组251例婴儿中,有129例乙肝表面抗体>100mU/mL,占51.4%,与A组比较X2=5.653,P=0.010.结论 乙肝疫苗10μg注射3次的免疫效应显著优于小剂量乙肝疫苗注射3次的免疫效应.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高值率低于10μg乙肝疫苗组,但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00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高值率明显低于10μg乙肝疫苗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越大对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高、中、低剂量氯沙坦对AMI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 ,评价其量效关系 ,并与依那普利比较。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随机抽取假手术组 ,其余结扎左冠状动脉致AMI模型。术后 4 8h存活的12 3只随机分为AMI对照组依那普利组 1.0mg/ (kg·d) ,氯沙坦高剂量组 10mg/ (kg·d) ,氯沙坦中剂量组 1.0mg/ (kg·d)和氯沙坦低剂量组 0 .1mg/ (kg·d)。给药治疗 3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析。最终 6 4只大鼠获完整资料 ,上述各组例数分别为 9、8、13、13、11和 10只。结果 AMI各组梗死面积均在 4 4.5 %~ 4 6 .8%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压 (LVEDP)显著增加 (P均 <0 .0 0 1) ,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max)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与AMI对照组相比 ,氯沙坦高、中、低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的LVEDP、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 ,且高剂量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LVEDP、-dp/dtmax比低剂量氯沙坦组变化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中、低剂量氯沙坦均能有效改善AMI大鼠的心脏功能 ,低剂量有效 ,高剂量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