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域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RASSF1A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PCR,MSP)技术检测HEC-1-B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HEC-1-B细胞RASSF1A mRNA表达;并观察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后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和RASSF1A mRNA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存在RASSF1A高甲基化,RASSF1A mRNA表达缺失或低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中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DNA存在高甲基化,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CdR)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及RASSF1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5-Aza-CdR作用后,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采用RT-PCR技术、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HEC-1B细胞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1)HEC-1B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5-Aza-CdR对HEC-1B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且HEC-1B细胞的凋亡率也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2)HEC-1B细胞中BASSF1A mRNA的表达:未经5-Aza-CdR作用的HEC-1B细胞中B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不同浓度5-Aza-CdR(分别为0.05、0.1、1、5、10 nmol/ml)作用后,HEC-1B细胞中RASSF1AmRNA表达不同程度地上升,其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74±0.004、0.105±0.004、0.167±0.006、0.334±0.005、0.484±0.007,分别与未经5-Aza-CdR作用的细胞(为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HEC-1B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未经5-Aza-CdR作用的HEC-1B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呈高甲基化状态;加入低浓度(即0.05、0.1、1、5 nmol/ml)的5-Aza-CdR后,HEC-1B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下降,呈半甲基化状态(即同时出现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条带);当5-Aza-CdR浓度为10 nmol/ml时,HEC-1B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呈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1)5-Aza-CdR可抑制HEC-1B细胞增殖、促进HEC-1B细胞凋亡.(2)5-Aza-CdR能使HEC-1B细胞重新表达RASSF1A mRNA,能逆转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江苏2个县(区)农村50岁及以上的人群近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滨湖区和盐城阜宁县12 867例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眼部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的近视和高度近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845例受检者资料纳入统计.其中,近视2931例(29.77%),高度近视394例(4.00%).不同年龄、地区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吸烟史和高血压史的受检者近视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饮酒史的受检者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差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是高度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江苏省50岁及以上人群的近视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晓清  张沐  杨兵  张华  张玉泉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6):413-415,419,F0002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WJ)中分离、培养、鉴定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及其冻存、复苏的方法。方法:采用植块法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其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的能力;将P1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鉴定复苏后细胞的特性。结果:植块法容易从人脐带华通氏胶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块贴壁后6 d可见组织块周围细胞爬出,原代培养14~18 d细胞融合70%~80%;P3代细胞强烈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CD79a和HLA-DR;成骨诱导分化后10 d,可见明显钙结节;成脂诱导14 d,有明显的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阳性。冻存再复苏细胞活力达80%,细胞免疫表型及成骨、成脂诱导显示与冻存前细胞呈相同的特性。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从人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不改变其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氮杂脱氧胞苷(5-Aza-CdR,ADC)联合孕激素对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缺失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Aza-CdR、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HEC-1-B细胞后,运用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RT-PCR技术、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HEC-1-B细胞中PR-B mRNA表达及PR-B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1)5-Aza-CdR对HEC-1-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且使细胞阻滞在G1期;(2)5-Aza-CdR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PR-B mRNA的表达(P<0.01);(3)5-Aza-CdR可以抑制PR-B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论:(1)5-Aza-CdR联合孕激素能明显抑制HEC-1-B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二者联用可加强MPA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2)5-Aza-CdR能逆转PR-B基因甲基化而使其恢复表达,从而增强孕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双吗啉系我国自行合成的抗癌新药,它有抗肿瘤、抗转移、放疗增效及对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等方面的作用,细胞动力学研究证明,它可延长T_c、T_(G2)、T_3、使肿瘤细胞同步化于G_2期,这为合并用药提供了细胞动力学基础,本实验发现乙双吗啉可增强环磷酰胺、消瘤芥、AT-290、阿霉毒、争光霉素、氮烯咪胺及长春新碱等对S_(37)的抗肿瘤作用,与5-氟尿嘧啶、冬凌草甲素等合用呈相加效果,在非抗肿瘤药物中,乙双吗啉与依地酸钠合用呈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月经周期的人子宫内膜细胞的纯化、培养方法的改进及细胞保存方法。方法将16例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增生期和分泌期各8例)采用0.1%胶原酶消化及二次消化,100目及400目滤网分离,腺上皮细胞根据不同月经周期差时贴壁法提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0.4μm孔径的共培小室与间质上皮细胞共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染色鉴定细胞纯度。P1代间质上皮细胞冻存3个月后复苏。结果 15例分离、培养成功。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共培养推迟了腺上皮细胞自发凋亡时间,间质细胞在体外可稳定传代且冻存复苏不影响其活力及纯度。结论采用胶原酶二次消化法和不同的时间段选择性贴壁法可高效率、高纯度的分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间质上皮细胞可进行冻存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时灌流介质经输卵管溢出的影响因素,及其是否引起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扩散。方法:收集27例非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的离体标本,在不同膨宫压力值下行宫腔镜灌注,观察输卵管溢液情况。另外收集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的离体标本,在100 mmHg的膨宫压力值下行宫腔镜灌注,收集输卵管溢液,分离、离心后找癌细胞。结果:术中钳夹输卵管组溢液率明显低于未钳夹组(P〈0.01);膨宫压力40 mmHg时输卵管即有溢液,且随着膨宫压力的增大,溢液速度加快;正常大小子宫与大于正常子宫的输卵管溢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患者离体标本的输卵管溢液经分离、离心后未找到癌细胞。结论:输卵管溢液与膨宫压力及输卵管是否通畅有关,与子宫大小无关。宫腔镜膨宫介质灌注子宫内膜癌离体子宫标本,未能将癌细胞经输卵管带出。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诊治要点和经验,进一步提高AFLP诊疗水平。方法:对5例AFL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基本具备AFLP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经积极处理后,3例产妇痊愈出院,1例病情平稳5天血指标未恢复正常出院,1例死亡。4例围生儿存活,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多学科协作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叶佳  张沐  马勤宜  徐云钊  张玉泉 《肿瘤》2011,31(11):977-98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应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Ishikawa细胞中GPR30蛋白的表达,FCM检测GPR30蛋白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阳性表达率,胶体金标记GPR30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PR3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Ishikawa细胞中有GPR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GPR3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0.10±0.13)%]显著高于细胞膜[(8.5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GPR3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质的管网状网络上,可能是粗面内质网。结论:Ishikawa细胞中GPR30蛋白在细胞质中的表达高于细胞膜,其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提示GPR3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