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s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R-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有不同价值.HR-HPV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3%、31.06%、55.22%、87.02%,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31.06%、54.50%、81.43%,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5%、18.55%、61.46%、97.62%.结论 采用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16感染及其E6/E7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PCR扩增出80份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E6/E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双向测序分析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HPV16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检出率最高为33.3%(154/463),与病变程度相关(P<0.05)。E6/E7基因72份测序成功,DNA序列变异发生率为88.9%(64/72)。氨基酸序列E6-D32E(T96G)和E7-N29S(A86G)位点突变同时伴随存在,D32E/N29S的检出率为38.9%(28/72),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HPV16是北京地区来源的宫颈病变中最常见的致病型,其D32E/N29S变异与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CD44v6在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原位鳞癌、1例宫颈原位腺癌、2 7例宫颈浸润鳞癌、15例宫颈浸润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 ,实验结果以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着色部位主要为细胞膜 ,细胞浆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木素复染成淡蓝色。 (2 )CD44v6阳性表达正常宫颈上皮为 1/ 10 ,宫颈不典型增生为 7/ 15 ;宫颈鳞癌中原位癌为 7/ 16 ,浸润癌为2 0 / 2 7;宫颈腺癌中原位癌 1例CD44v6阴性 ;浸润癌 15例 ,CD44v6阳性表达 2 / 15。 (3)宫颈浸润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D44v6的灰度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0 .30 8± 0 .0 2 1)vs (0 .2 73± 0 .0 31) ,P =0 .0 0 6 ]。CD44v6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D44v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CD44v6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CD44v6阳性可能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亚型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 - 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中ER α mRNA、ER β mRNA表达和ER β/ER α mRNA比值都明显上升;②早期、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R α mRNA明显上升.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 α和ER β的表达有关,ER α mRNA表达升高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雌激素、孕激素、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 ,IGF -Ⅰ )对内膜癌细胞中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 )亚型表达的调节 ,探讨内膜癌细胞中PR亚型表达的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 ,按实验目的分别加入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联合、胰岛素及IGF -Ⅰ刺激 2 4h、 4 8h后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个条件下内膜癌细胞中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 内膜癌细胞Ishikawa在自然状态下 ,PR -A和PR -B均阳性表达 ;细胞经血清限制后 ,总PR及两种亚型都明显下调。雌激素可以上调细胞中PR -A和PR -B表达水平 ,但在高血清时明显。孕激素单独或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在 4 8h时都可以降低Ishikawa细胞中PR表达。胰岛素 /IGF -Ⅰ在 2 4h时可以上调PR -B水平 ,4 8h时此上调作用消失。结论 ①雌激素对PR的上调作用与血清浓度有关 ,血清中可能含有雌激素作用所需要的某些因子 ;②孕激素对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PR有下调作用 ;③胰岛素 /IGF -Ⅰ可以上调内膜癌细胞中PR表达 ,主要是PR -B表达 ,但此作用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母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接触十溴联苯醚(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BDE-209)对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血清BDE-209的浓度测定。方法通过胃灌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BDE-209[300mg/(kg.d)]的暴露模型,直至生育出的子鼠断乳,通过Y型迷宫测试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分别取母鼠及子鼠的血清进行BDE-209的测定。结果终生胃灌BDE-209组的大鼠学习能力为89.65±6.68,记忆能力为平均为4.75±1.25,均较对照组(学习能力68.85±9.28,记忆能力8.05±0.76)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均胃灌组学习能力为74.40±8.26,较正常对照组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记忆能力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哺乳期胃灌组较对照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鼠血清中BDE-209的含量与子鼠正相关。结论BDE-209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以及母乳进入胎鼠体内并有一定程度的蓄积,并且可以影响发育中的子鼠神经系统,降低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强度与前列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浆、腹水与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分析其与患者痛经强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子宫腺肌病组)23例,对照组(子宫肌瘤组)23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均对痛经强度进行评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腹水与腺肌病病灶、子宫肌层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腺肌病组患者血浆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腺肌病患者月经期血浆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与手术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腺肌病组患者腹水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无相关性。腺肌灶组织匀浆PGE2含量显著高于腺肌病正常肌层和子宫肌瘤正常肌层,P<0.05,腺肌灶PGE2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腺肌病病灶局部PGs合成异常增多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状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约占微生物所致阴道炎的1/4~1/3.研究显示,VVC和复发性VVC(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关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还不明确,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观点及结论不一,而国内关于此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9.
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57.1%(1305/2285),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高危型感染41.0%,低危型7.2%,多型感染8.9%.2285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11.3%),40~44岁年龄段下降到7.6%,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7.1%,常见型别为HPV16、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10.
盆腔感染是计划生育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与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有关。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与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宫颈黏液栓的破坏、阴道及宫颈的微生物有关。阴道腔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宿主和菌群间及菌群与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局部免疫有关。阴道腔内的任何微生物均可成为盆腔感染的病原体,为减少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进入上生殖道的机会,手术前要进行各种阴道炎的检查,手术开始前进行严格的外阴及阴道消毒,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为最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可以实现阴道炎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与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