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是一种以阵发性两腿交叉、挟紧,用力摩擦为特征的小儿科神经官能症.我们近年来遇到2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18例,男4例,年龄最小者为1岁.最大者5岁,平均年龄2.31岁.1~3岁多见.10例有蛲虫病史.5例家长过频给患儿清洗外阴及外阴不洁史,4例有穿紧身衣裤史,3例有外阴湿疹,共22例.1.2 临床表现晚上睡前发作20例,白天发作2例。发作时均表现两腿交叉,挟紧或两腿挺直,全身用力,进行摩擦,每次约1分钟到几分钟不等.轻者1次/d,重者数次/d.摩擦时面色转红。神志清楚,有时两眼凝视,过后小儿似疲乏,头上可出汗。晚上多在上床后发作,白天有时在午睡时发作。重者在骑于某物时发作.常在抱起时停止发作。本组病例血常规、尿分析及大便常规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囊耙齿菌中腺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为随机因子,腺苷得率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三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白囊耙齿菌中腺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39.4℃,提取时间3.4 h,料水比50.4∶1,在此条件下腺苷得率的验证值为1.09%,与预测值1.11%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80%。结论响应面法可较好地预测白囊耙齿菌中腺苷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患者31岁,因妊娠合并Ⅱb期宫颈小细胞癌,行子宫广泛切除+双侧卵巢移位术及放化疗后2个月,发现右上腹部肿块1周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4月5日(预产期2009年1月12日),妊娠早期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末次阴道检查为妊娠27周+5,宫颈呈中度糜烂样.2008年12月妊娠足月因产科指征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经过顺利.产后恶露持续不净,色鲜红,量较多,伴异味,于产后48 d来院复查.妇科检查: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呈菜花状,直径约9 cm,表面可见破溃,触血明显;双侧宫旁增厚、弹性差,似达盆壁.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Ⅱb期.术前行顺铂+依托泊苷(VP)方案化疗,共4个疗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性斑疹伤寒发病有所增加。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3年11月收治18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6例,年龄4~12岁多见,平均5.31岁。发病时间全年散发,以8~11月份多见,共18例。本组病例均来自农村,居住环境中有鼠活动。 1.2 临床表现 发热18例(100%),体温38.5~41℃,热型不规则;咽充血15例(83.3%),头痛8例(44.4%),颜面潮红5例(27.7%),腹痛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年来收治的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共5例,对其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并随访母儿结局。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2.6±4.0岁,1例为经产妇,余4例为初产妇;根据病史及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病原标志物及超声检查,3例为孕前确诊,均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另2例为妊娠期诊断,均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多样性,与并发症相关;仅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多学科协作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进行临床管理:孕前确诊病例孕期平顺,另2例孕期确诊病例分别接受了脾脏切除术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经过多学科团队制定的围分娩期管理方案,5例产妇顺利娩出5个新生儿:新生儿中有2个早产小于胎龄儿,2个足月低体重儿及1个巨大儿,无新生儿窒息,两个早产儿娩出后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产妇无产后出血。产后母儿均健在。结论:门静脉高压症不是妊娠禁忌,经过充分评估及多学科临床管理,可有效的减少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风险,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林蛙皮肤活性肽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镇痛活性。方法该文通过前期的正交实验确定林蛙皮水提物的最优提取工艺,提取出林蛙皮中的活性多肽,采用三种动物模型,即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及大鼠缩尾法评价其镇痛作用。最后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鸡蛋清致足跖肿胀法考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林蛙皮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对林蛙皮提取物更加深层的分离纯化,以得到有药理活性的单一组分,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患者31岁,因妊娠合并Ⅱb期宫颈小细胞癌,行子宫广泛切除+双侧卵巢移位术及放化疗后2个月,发现右上腹部肿块1周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4月5日(预产期2009年1月12日),妊娠早期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末次阴道检查为妊娠27周+5,宫颈呈中度糜烂样.2008年12月妊娠足月因产科指征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经过顺利.产后恶露持续不净,色鲜红,量较多,伴异味,于产后48 d来院复查.妇科检查: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呈菜花状,直径约9 cm,表面可见破溃,触血明显;双侧宫旁增厚、弹性差,似达盆壁.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Ⅱb期.术前行顺铂+依托泊苷(VP)方案化疗,共4个疗程.  相似文献   
8.
白囊耙齿菌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白囊耙齿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水料比(V/W)为影响因素,应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利用MTT法检测多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184 s,超声功率410 W,水料比48∶1;抑制肾系膜细胞的增殖的IC50为16.21 μg·ml-1.结论 响应面法可用于白囊耙齿菌多糖的提取,其多糖可显著抑制肾系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发生坏死性子宫内膜炎的6例病例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发生坏死性子宫内膜炎病例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年龄26~44岁,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4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因胎盘滞留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均发生坏死性子宫内膜炎,除1例胎盘滞留合并产后出血病例宫腔组织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外,其余5例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宫腔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坏死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超声表现均表现为宫腔内不均回声团块。治疗:联合抗生素及缩宫素的使用,6例患者经历1~3次清宫,清除宫腔内坏死组织后,均治愈,术后随访2例出现宫腔粘连子宫性闭经,3例出现月经量少。结论: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且术后合并感染时,需警惕产后坏死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应及时清除宫腔内坏死组织,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充分与患者沟通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硫酸镁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摘要)郭相君尹秀菊临床资料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12~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5%硫酸镁0.1~0.2ml/kg体重加入50~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