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测定115例足月妊娠者(正常妊娠62例,高危妊娠53例)脐动脉血流速波(UmAS/D),同时作产前胎心电子监护(NST),其中37例于分娩时抽取脐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对上述三种方法预测新生儿结局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mAS/D、脐动脉血的pH值较NST对新生儿结局不良有较好的预测性,异常UrnAS/D与新生儿酸中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Klinefelter综合征2例周容1孙秀芳2例1,男,18岁。因自幼阴茎短小,乳房增大2年入院。查体:身高184cm,指间距181cm,无胡须,喉结小,皮下脂肪较多,腋毛及阴毛稀少,乳房大,阴茎短小,睾丸小而硬。智力及社会行为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3.
病例摘要 患者 5 5岁 (住院号 81141) ,因绝经 3年 ,大便次数增多伴左下腹痛 2月入院。自诉 2月来大便频 ,成形 ,无血便 ;左下腹持续痛无放射 ;无阴道流血及小便异常。入院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无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异常 ,宫颈光滑 ,子宫常大 ,左附件扪及 6 cm× 5 cm× 5 cm固定硬块。直肠前壁扪及一直径 5 cm硬块。辅助检查 :血 CA1 2 55 3U/ m l。 B超示 :左附件区 6 .2 cm× 6 .3cm× 5 .9cm不均质弱回声团 ,无明显包膜 ,右附件区 (- )。入院诊断为左卵巢癌。经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增厚 ,有散在粟粒样结…  相似文献   
4.
5.
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匀浆中的亚硝酸盐。取0.10ml血清或组织匀浆,样液中的NO-2在稀盐酸介质中,与磺胺和盐酸萘乙二胺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在氨碱性介质中,该偶氮化合物可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波高与NO-2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本法检出限为0.56μg/L(相应血清浓度和组织含量分别为0.61μmol/L和0.22μg/g),相对标准差为6.1%~7.8%。加标回收率为92.0%~108.0%(平均100.6%)。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样品不需除蛋白即可直接测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微小病毒B19是动物病毒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单链、线状DNA病毒 ,极易侵犯代谢活跃的组织和器官 ,除可引起多种疾病 (如多发性关节炎、肝炎、慢性贫血等 )外 ,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引起围生儿的感染 ,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非免疫性水肿等 ,其中以非免疫性水肿最为常见[1~4] 。1 B19病毒感染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B19病毒的感染遍布世界各地 ,可散发也可呈暴发流行 ,冬春季常见 ,通过呼吸道传播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在瑞士进行的一项有 40 0名儿童、孕妇和其他人员参加的研究发现 ,B19病毒抗体血清中的检出率达到…  相似文献   
7.
8.
9.
环状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通过非经典剪接方式反向剪接形成的单链闭合环状RNA分子,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转录过程中错误剪切的产物,其生物学特点多样、形成机制及作用机制复杂,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环状RNA在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相关疾病中的研究逐渐增多,预示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探寻疾病早期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发生于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发病率最高可达17%,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分为足月后 PROM和足月前 PROM,其中足月后 PROM 的发病率约为8%,约1/2患者在经过破膜期待治疗5h 内可进入自然分娩[1];相反,足月前 PROM对母儿影响更大。足月前PROM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较差社会经济地位、吸烟、早产及生殖道感染史与宫颈功能不全、多胎妊娠、胎位异常、羊膜腔穿刺、阴道流血及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由于胎膜破裂使羊膜腔与外界相通且羊水持续渗漏,可使PROM后母体及新生儿感染率显著增高,而且 PROM引起的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破膜1周内早产发生率可高达50%-70%;尚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达35%)、脐带受压(发生率为32%-6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13%-60%)、胎盘早剥(发生率为4%-12%)及胎儿死亡(发生率为1%-2%)等[2]。因此,正确、及时诊治PROM,对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