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和TNF-β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及49例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TNF-α和TNF-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表达量随病情加重有上升趋势(P<0.05)。手术后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Ⅰ~Ⅳ期患者血清TNF-β的含量随着内异灶的清除逐渐下降。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对术后随访、监测及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女性不孕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1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检查及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94.57%)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病变,其中盆腔单一疾患者393例(占80.53%),合并两种以上者95例(19.47%),84例(16.28%)腹腔镜手术诊断与术前临床诊断不一致。盆腔粘连、慢性输卵管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口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去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多囊卵巢电凝打孔术为腹腔镜主要治疗术式。术后随访到309例,随访率59.88%,自然宫内妊娠67例(32.52%),其中49例(73.14%)的妊娠发生在术后1年之内。结论:腹腔镜技术可以明确绝大部分不孕症的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较高难度的手术也能在腹腔镜下顺利进行。我院2000-09~2006-02共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子宫大小超过孕12周)切除8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为评价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随机选择子宫如孕12周以上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感染效率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高滴度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在体外分别以不同感染复数(MOI)值(10、50、100、200、400)感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观察感染24、48、72、96h后的感染效率及细胞增殖情况;将人卵巢颗粒培养24h后,分为3组。实验组:加MOI值为100的重组慢病毒GC-FU-Bcl-2;空白对照组:不加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加空载病毒GC-FU-EGFP。转染后第3、7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目的基因Bcl-2在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转染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24h即贴壁,集落样生长,呈多角形或梭形;当MOI为100时,细胞的形态和生长不受影响,且感染效率较高,感染后72h达高峰,感染率达60%。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靶细胞后,实验组中检测到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且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结论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后可过度分泌Bc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血管生成机制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内抑素 (ENS)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82例内异症患者 (Ⅰ~Ⅱ期 4 3例、Ⅲ~Ⅳ期 39例 )和 6 0例非内异症对照者血清中VEGF和ENS的含量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内异症组血清VEGF和EN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 ,VEGF/ENS比值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内异症组内Ⅰ~Ⅱ期VEGF和ENS含量则显著低于Ⅲ~Ⅳ期水平 (P <0 .0 1 ) ,但二者比值无差异 (P >0 .0 5 )。当单一或联合以血清VEGF <1 5 6ng/L ,ENS <92 μg/L为诊断界点时 ,其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 .92、0 .78、0 .82、0 .90 ;0 .95、0 .84、0 .86、0 .95以及 0 .98、0 .75、0 .76、0 .98。 结论 :VEGF和ENS同时参与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调控 ,二者表达水平的失衡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血管生成因子在内异症患者表达的异常 ,使其有可能成为有用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性病.包括梅毒、淋病、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疵感染的危害及结局。方法:(1)采取妊娠28周以上孕妇羊水及宫颈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或PCR技术检测;(2)取生殖器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36例性病患者,22人治愈.11人好转,3人无变化。新生儿30人中有5人患性病性结膜炎,2例肺支.10例早产,4例IUGR,1例死亡。结论:晚期妊娠合并性病对母亲可造成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并可通过血源及垂直传播对胎婴儿造成IUGR及先天性性病。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8年 10月~ 1999年 3月对妊娠 10~ 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 6 0例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进行药物流产 ,收到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0例均为健康妇女 ,年龄 2 0~ 36岁 ,平均2 6 .5岁。初产妇 46例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 2 7例 ;经产妇 14例。用药前常规行妇科检查及 B超和阴道清洁度检查均无异常。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无急、慢性疾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1.2 给药方法  6 0例随机分为米索口服用药组和米索阴道用药组 ,各 30例。两组均予米非司酮 2 5 m g,每 12小时…  相似文献   
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培训基地经过系统的住院医师培训的一种制度,本文系统分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中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差异和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碎屑接种于8 d胚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尿囊膜模型(EMsCAM).分别设定接种组、接种治疗组(DEX)和空白组.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定量血管新生面积、蛋壳开窗处对应的CAM面积,计算出血管新生面积与CAM面积的比值.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面积比(VA/CAM)明显大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VA/CAM明显小于接种组.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为EMs异位种植和存活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地塞米松能显著抑制异住病灶的血管形成,是抗血管途径治疗EMs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作者前期工作已经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核因子κBmRNA和蛋白均表达升高,核因子κB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的病理过程.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RNAi)靶向抑制核因子κB p65基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的影响.方法:10 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下培养EAhy926细胞,给予转染核因子κB p65 siRNA,同时设立对照组,分别是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组、空白脂质体组及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48 h后分别采用Heochst 33342荧光检测法、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核因子κB p65 siRNA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而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组及空白脂质体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则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证实,核因子κB p65 siRNA能显著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