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统计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围产儿13 898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45‰(312/13 898)。出生缺陷按不同组织器官及部位划分,位于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四肢畸形、肾脏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颌面部畸形。结论:大力实施围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积极开展围产保健、避免早孕期高危因素的暴露、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产前激素(antenatal steroid,AS)对晚期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胎龄34+0~36+6周的晚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将其分为34+0~34+6周组、35+0~35+6周组、36+0~36+6周组,再根据其母亲产前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不同胎龄组间激素组和对照组患儿围产期的一般情况及近期的临床结局。结果 研究共纳入490例早产儿,其中34+0~34+6周组116例(激素组104例,对照组12例),35+0~35+6周组189例(激素组134例,对照组55例),36+0~36+6周组185例(激素组114例,对照组71例)。晚期早产儿中AS使用率为71.8%(352/490),34+0~34+6周组AS使用率最高(P<0.001)。34+0~34+6周组中,激素组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胎龄分组中,激素组和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低血糖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能够显著降低胎龄34+0~34+6周早产儿IVH的发生率,但对晚期早产儿的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及NRDS发生率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生后24 h内经床边心脏彩超确诊的有临床症状的VLBWI PDA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生后24 h内口服布洛芬,首剂10 mg/kg,第2、3剂5 mg/kg,每剂间隔24 h。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1 mL/kg,第2、3剂0. 5 mL/kg,每剂间隔24 h。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早期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口服布洛芬治疗VLBWI PDA可以减少部分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NICU中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的高危因素对比,进一步提高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4月间我院NICU确诊的3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并根据相似的入院时间、胎龄、出生体重、总住院日设立50例对照组,进行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体温不稳定和反应差等,实验室检查提示CRP升高、血小板减少为较敏感的指标,而白细胞异常的比例仅32.3%。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广谱抗生素>7d,母亲有霉菌性阴道炎,深静脉置管>14d,呼吸机治疗>48h4个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联合不同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32周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收的106例≤32周早产NRDS患儿,根据其PS治疗前n CPAP应用时间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儿n CPAP应用时间<2 h,B组≥2 h且<4 h,C组为≥4 h。对比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对比各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各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治疗前p H、Pa CO_2、Pa O_2、Sa O_2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2 h后各组患儿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2 h后各组患儿血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各组患儿p H值与治疗2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后24 h Pa CO_2水平与治疗后2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 CO_2水平较治疗后2 h相比下降(P<0.05);C组Pa CO_2水平较治疗后2 h相比升高(P<0.05);各组患儿治疗后24 h Pa O_2水平较治疗后2 h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AB两组患儿Sa O_2水平与治疗后2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治疗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3 d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及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各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BPD发病率高于B组(P<0.05);A组患儿BPD发病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BPD轻度、中度、中度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NRC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周NRDS患儿应用n CPAP时间为≥2 h且<4h时行PS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效果,为AOP患儿的安全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肺功能情况及PCO_2、PaO_2值比较情况、呼吸暂停发作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和6月龄时智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较对照组患儿增高,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O_2值低于对照组患儿、PaO_2值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发作持续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时,研究组患儿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语言和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情况,安全性高,且有利于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高频机械通气(HFOV)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 - 2009年12月收入NICU进行机械通气的64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32例)和HFOV组(32例),对比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值、PaO2、PaCO2、PaO2/FiO2、O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时间点上,除上机后48 h的pH值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0,P < 0.01);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P < 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3,P < 0.05).结论 重症MAS的治疗可首选HFOV,HFOV治疗重症MA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最常见的原因,且一直是新生儿领域的一大难题。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机械通气(常频或高频)、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