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6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见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T-cells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TSPOT.TB)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完善TSPOT.TB试验的2 348例患儿,结合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TSPOT.TB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研究中TSPOT.TB试验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9.1%,阳性预测值为93.1%,阴性预测值为97.8%。TSPOT.TB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A抗原的AUC值为0.893(P<0.05),B抗原AUC值为0.883(P<0.05)。当A抗原或B抗原的斑孔数≤50时,随着TSPOT.TB试验斑孔数的增加,TSPOT.TB试验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敏感度亦增加,但无明确线性关系;当A抗原或B抗原的斑孔数>50时,TSPOT.TB试验诊断儿童结核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度。TSPOT.TB真阳性病例组中,肺结核组的敏感度高于肺外结核组(P<0.05)。不同年龄结核病患儿中,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TSPOT.TB试验的敏感度亦随之升高。  结论  TSPOT.TB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快速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初步鉴定为结核病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分别经传统PNB/TCH鉴定,以及选择7基因位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及Rv3120,及4基因位点ropB、RD1、RD8(present)、RD8(delete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扩增和鉴定。结果共收集204株临床分离菌株,传统PNB/TCH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9株,牛结核分枝杆菌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4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6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7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1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洲分枝杆菌Ⅰ型4株,山羊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各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结论两种PCR方法均较传统方法简便快捷,且均可较快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更多的亚种。7位点能鉴定出除非洲分枝杆菌Ⅱ型以外的所有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4位点在鉴定卡介苗菌株中更加迅速简便。  相似文献   
5.
6.
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云南省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6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肝炎51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29d至6个月,(64.1±38.4)d。<1个月者1例,~3个月者39例,~6个月者11例。第1胎者22例,早产4例,阴道分娩39例;母亲在孕早期(孕3个月内)有明确呼吸道感染史者8例。母乳喂养38例,混合喂养11例,人工喂养2例。均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1]。主要临床表现:以黄疸症状就诊者占84.3%(43/51),其中5.9%(3/51)黄疸进行性加重,余为黄疸持续未退或退而复现。另有8例未以黄疸症状就诊,其中6例以腹泻病、1…  相似文献   
7.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特点分析(附1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抗原编码基因esxA、fbpB、Rv2660c进行测序,了解esxA、fbpB、Rv2660c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取135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分离株,运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esxA、fbpB、Rv2660c并进行测序,与结核标准株H37 Rv基因序列以及从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中查询到的表位序列进行对比,分析esxA、fbpB、Rv2660c基因序列中的变异特征.结果 在135株菌株中,esxA、Rv2660c序列暂未发现基因变异.fbpB共66株(48.89%)发现了基因变异,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共造成8个(14.81%)T细胞抗原表位以及9个(24.32%)B细胞抗原表位序列的多态性.fbpB基因的dN值为0.000 120,dS为0.002 126,其中T细胞表位区与非T细胞表位区的dN值分别为0.000 067和0.000 408,dS分别为0.002 382和0.000 470,B细胞表位区dN和dS值分别为0.000 063和0.002 380,非B细胞表位区dN和dS均为0.结论 esxA、Rv2660c基因序列较保守,fbpB存在基因多态性,预测会对蛋白Ag85B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H56的免疫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延风  朱朝敏 《重庆医学》2005,34(2):194-195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本文对我院1993~2002年收治的16例PMD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16例PMD中DMD占75%(12/16),比文献报道稍高[2];(2)16例患者中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损害,而且部分病人以肝功异常为首发症状;(3)PMD患者血清肌酶检测均升高,以CK活性最高,ALT、AST、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1)PM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肌源性疾病,其中DMD最常见;(2)PMD的诊断除了根据遗传史、临床特点外,肌电图、肌肉活检、血清酶学检查都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3)临床医生凡遇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肺结核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5年收治的920例肺结核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分析引起重症结核的危险因素。结果 920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7.66岁(9天~17岁7个月)。单纯肺结核470例(51.1%),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450例(48.9%),其中以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多见(236/450,52.4%)。最常见症状为发热(80.4%)和咳嗽(71.3%)。T-SPOT.TB试验阳性率81.5%。胸部CT阳性率优于胸片。重症结核355例、非重症565例。与非重症相比,重症患儿中男性比例较低,农村患儿、PPD阴性以及年龄0~3岁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孩(OR=1.58,95%CI:1.03~2.42)、年龄0~3岁(0~1岁:OR=6. 78,95%CI 3. 66~12. 56;1~3岁:OR=4. 90,95%CI 2. 68~8. 98)、农村患儿(OR=2. 49,95%CI:1. 54~4. 04)是重症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PD阳性为保护因素(OR=0. 31,95%CI:0. 19~0. 49)。结论儿童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学阳性率低,需重视接触史、卡介苗接种情况,并强调综合分析,提高对重症结核危险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