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史霞  任洪波  鲁宏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067-1067,1075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对6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4例中有明确异物史45例,无明确异物史19例;X线检查有特异性阳性体征48例,无特异性阳性体征16例;2岁以下57例,2岁以上7例;且低龄患儿以植物性异物为主,特殊肄物如笔帽以学龄前或学龄儿童为主;误诊时间以7~15d最多,均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结论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是防止呼吸道异物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三维重建(3D)技术在小儿隐性脊柱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对80例小儿隐性脊柱裂扫描后进行MPR、3D重建观察,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MPR、3D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脊柱裂的裂隙缝位置、范围及程度。结论螺旋CT的MPR、3D是诊断小儿脊柱裂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三维重建(3D)技术在小儿隐性脊柱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prospeedAI型螺旋CT机对80例小儿隐性脊柱裂扫描后进行MPR、3D重建观察,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MPR、3D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脊柱裂的裂隙缝位置、范围及程度。结论螺旋CT的MPR、3D是诊断小儿脊柱裂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脑结核瘤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63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 6个月~ 1年抗痨的脑结核瘤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63例患儿均获痊愈 ,脑结核瘤CT平扫为大片状水肿区 ,增强扫描为被水肿包绕的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 ,此为脑结核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CT是诊断脑结核瘤和判断内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萎缩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的CT表现。方法搜集46例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患儿的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脑萎缩15例,局限性脑萎缩31例,周围性脑萎缩19例,中心性脑萎缩27例;新生儿HIE19例,先天性宫内感染(TORCH)10例,病毒性脑炎5例,迟发VK缺乏脑实质出血3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外伤脑实质出血3例,营养不良及不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患儿2例。结论脑萎缩是小儿脑组织损伤后常见的脑部表现,只要通过对CT征象仔细对比分析并严密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就不会发生误诊漏诊现象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asia)又称骨盆颅锁骨发育不全,或称骨牙发育障碍,为罕见的先天性全身骨发育障碍疾病,尤以膜性骨化不全为主,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67年Martin首  相似文献   
7.
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钡灌肠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6例充盈像时均未见到明显的狭窄段及扩张段。 7例排钡像观察到狭窄段及扩张段 ,但狭窄段不典型 ,7例观察到相当于狭窄段处肠管略僵直的管壁。直肠壶腹部较相邻结肠窄。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造影时X线表现不典型需加照排钡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