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及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OPN、CA125、HMGB1、VEGF及其受体的变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75例外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OPN、CA125、HMGB1、VEGF及其受体的血清水平和组织阳性率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r-AFS分期和分型者的血清水平及组织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OPN、CA125、HMGB1、VEGF及其受体的血清水平和组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分期较高及存在深部浸润病灶者的血清水平和组织阳性率高于分期较低及未伴有深部浸润病灶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OPN、CA125、HMGB1、VEGF及其受体均呈现较高状态,且分期及是否存在深部浸润病灶对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生物蛋白胶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妊娠28~32周胎膜早破患者2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1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对照组13例采用期待疗法,比较两组的延长孕周时间及围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宫内感染和过敏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5%,明显高于对照组(15.4%),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延长孕周时间更长,新生儿死亡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蛋白胶应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可有效延长孕周时间,并且使用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处于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但是EM的病变广泛且形态多样,单纯依靠手术难以保证切除殆尽,且此病容易浸润和复发。近年来,米非司酮经常应用于EM的术后治疗,能延缓术后复发,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受孕率。作者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对本院882例EM患者中497例在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妇产科临床医师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找提高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妇产科临床基本技能的可行方法。方法 2015年2月至3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现场调查和函调方式随机对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省等地的16所医院、共计320名妇产科临床医师进行调查,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有效问卷310份,33.7%(98人)认为自己妇产科基本技能掌握较差;23.1%(81人)认为自己掌握中等;43.1%(131人)认为自己掌握较好。妇产科基本技能熟练程度均与操作次数、工作年限、职称有关(P<0.05)。基本技能学习途径来源主要为:工作医院87%(270人)、书籍82%(254人)、学术会议56%(174人);94.6%(293)的临床医师希望参加单独技能培训。对于培训方式,临床医师更青睐于临床带教和模具训练。结论 妇产科基本技能熟练程度与实际操作机会密切相关,需加强对临床医师基本技能培训的重视力度;增加其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培训班等的机会;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区域性医学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晚孕期正常孕妇53例(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61例(观察组Ⅰ)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5例(观察组Ⅱ),比较3组VEGF、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孕妇的胎盘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9%、68.85%、40.00%,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5%、67.21%、3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均有VEGF及MMP-9表达,但是子痫前期患者VEGF及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与VEGF及MMP-9表达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效果,为儿童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539例HBsAg阳性产妇及其6个月至5岁的乙肝高危儿551例,并检测乙肝高危儿的乙肝标志物,分析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96.6%联合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各年龄段乙肝高危儿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 (P<0.01)。高危儿母亲为HBsAg、HBeAg双阳性者较单纯HBsAg阳性的乙肝感染率高 (15.1% vs 0.2%,P<0.01)。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的高危儿乙肝感染率 (28.6%)高于联合免疫注射者 (2.8%),P<0.01。结论 乙肝高危儿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逐渐下降。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和出生未联合免疫注射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