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6′-羟基爵床定A(JR6)敏感的肿瘤细胞株并探讨其对细胞氧化还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人膀胱癌细胞株EJ、肝癌细胞Bel、肺癌细胞A549、结肠癌细胞HCT-8和HT-29、胃癌细胞BGC、大肠癌细胞LS180、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HepG2以及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对照顺铂、多柔比星、替尼泊苷、依托泊苷和5-氟尿嘧啶组及JR6组,细胞加入相应的药物培养48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选用对JR6与多柔比星作用敏感的人膀胱癌细胞EJ,加入相应的药物培养48h后,分别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EJ细胞分为外源性SOD+多柔比星9.19μmol.L-1组和外源性SOD+JR63.02,9.07,27.2,81.7和245μmol.L-1处理组,其中SOD分别为0,1.9,5.6,16.7,50和150kU.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多柔比星9.19μmo.lL-1,JR612.3,49.0和196μmo.lL-1加入EJ细胞,24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EJ细胞内活性氧类的含量。结果 EJ细胞对JR6较为敏感,IC50为57.1μmol.L-1,多柔比星对EJ细胞的IC50为4.08μmol.L-1。其余9种肿瘤细胞对JR6的IC50值为71.3~123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9.19μmo.lL-1能明显降低EJ细胞内SOD,GSH-Px和CAT活性,分别降低了(64.3±2.1)%,(66.5±3.5)%和(49.6±1.9)%,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了(432.0±5.4)%(P<0.01);JR63.02,9.07,27.2,81.7和245μmo.lL-1使EJ细胞内SOD的活性分别降低了(7.28±0.3)%,(57.1±3.2)%,(66.5±4.7)%,(72.1±5.5)%和(77.8±2.4)%;GSH-Px活性分别降低了(20.3±1.6)%,(32.8±2.3)%,(45.3±3.6)%,(59.3±4.5)%和(71.9±4.2)%,CAT活性分别降低了(10.1±0.6)%,(15.9±0.7)%,(25.9±2.3)%,(38.8±3.5)%和(52.4±3.9)%;同时MDA含量分别升高了(24.4±1.3)%,(90.2±8.70)%,(217.0±19.0)%,(356.0±24.0)%和(539.0±32.0)%(P<0.05,P<0.01)。与无外源性SOD组比较,在外源性SOD存在时,多柔比星与JR6对EJ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9.19μmol.L-1使EJ细胞活性氧类水平升高了(43.0±2.1)%,JR612.3,49.0和196μmol.L-1使EJ细胞ROS水平分别升高了(40.7±0.7)%,(84.1±6.3)%和(151.0±2.9)%(P<0.01)。结论人膀胱癌细胞株EJ对JR6最敏感;JR6通过干预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抑制细胞的增殖,外源性SOD可以拮抗JR6对敏感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黎  董宪喆  张兰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82-787
目的评估左乙拉西坦(LEV)和苯妥英钠(PHT)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建库起至2020年7月17日,筛选静脉滴注PHT(对照组)以及静脉滴注LEV(干预组)治疗儿童CSE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资料并评价质量,使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RCT,共计1 647例CSE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LEV组60分钟内临床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75.04%)略高于PHT组(7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1.00~1.13,P=0.06);LEV组24小时内临床复发率(RR=0.93,95%CI:0.50~1.74,P=0.83)、死亡率(RR=0.89,95%CI:0.18~4.48,P=0.89)、入住ICU率(RR=1.11,95%CI:0.96~1.28,P=0.17)与PH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V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P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4,95%CI:0.60~0.92,P=0.006)。结论对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儿童CSE患者,LEV和二线首选药物PHT的疗效相当,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可考虑作为PHT的合适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开心散对悬尾模型小鼠行为学、脑内单胺类递质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探究开心散的抗抑郁效果与海马中BDN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小鼠悬尾实验,观察不同剂量开心散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HPLC法测定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BDNF的表达;RT-PCR检测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开心散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蛋白和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开心散可缩短悬尾小鼠不动时间(P<0.05),可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递质(DA、5-HT)和海马中CREB、p-CREB、BDNF的含量(P<0.05),其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水平呈良好相关性(蛋白质:r=-0.694,P<0.01;mRNA:r=-0.547,P<0.01).结论 开心散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BDNF水平呈正相关性,提示开心散可能通过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经典古方开心散类方定志小丸主要化学成分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归纳总结其代谢途径。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大鼠定志小丸提取液后,收集血液、胆汁、尿液、粪便并进行预处理,采用UPLC-Q-TOF-MSE技术进行检测,利用UPLC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获得MS/MSE质谱信息,通过对比空白与含药样品的液质数据,利用Metabolynx代谢产物分析软件处理,最终对定志小丸中9个活性化合物在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的33个代谢产物进行推测,并总结了其体内代谢途径。其中从大鼠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3个,胆汁中鉴定3个,尿液和粪便中鉴定代谢产物共27个。为阐明定志小丸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一年以来胃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变化趋势,对比各项检查结果针对性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研究与胃癌患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并收治入院的胃癌患者(共计1461例),对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发生部位、TNM分期等进行统计;二筛选病例资料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患者(共265例),对这类患者的胃癌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61例胃癌中,男性占70.77%(1034例),女性占29.23%(427例),平均年龄(59.29±11.30)岁(中位年龄60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乳头状腺癌居多(408例),占57.3%。发生部位以贲门居多(232例),占28.29%。取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查结果的病例为265例(男性192例,女性73例),阳性患者90例,阴性患者175例,胃癌相关检查指标人胃蛋白酶原Ⅰ、Ⅱ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之间的统计结果P值均小于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人胃蛋白酶原Ⅰ、Ⅱ作为胃癌风险评估的指标,在胃癌检测筛查中具有很高的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中的三萜皂苷成分H1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并检测H1对A549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密度为3×107/L细胞悬液每孔90μL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后,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1.25,2.5,5,10,20μmol·L-1)的H1药液分别作用于MCF-7,HepG2,HeLa,A549,Bel-7402,BGC-823肿瘤细胞株24,48,72 h,并设阴性对照组。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H1对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筛选对H1敏感的细胞株,用荧光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H1作用于MCF-7,HepG2,HeLa等6株肿瘤细胞24,48,72 h后的IC50为4.26~6.45μmol·L-1,其中A549细胞株对H1最为敏感。终浓度为0,1.25,2.5,5μmol·L-1的H1干预A549细胞24 h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形态明显,发生早期凋亡;总凋亡率分别为2.2%,7.0%,14.2%,56.4%,各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阻滞发生在G2期,使S期急剧增加。结论:H1对6种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其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与对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江苏恒瑞医药和齐鲁制药生产的替吉奥(仿制药)与日本大鹏药品生产的替吉奥(原研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调取数据,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3个中心使用替吉奥的住院患者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和用药信息。将患者分为原研药组和仿制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医保类型、有无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分期、是否手术、病程、有无慢病13个指标进行1∶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含替吉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758例,原研药组63例,仿制药(江苏恒瑞)组310例,仿制药(齐鲁制药)组385例。经1∶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原研药与仿制药(江苏恒瑞)组及原研药与仿制药(齐鲁制药)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仿制药与原研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  相似文献   
8.
应激性溃疡预防(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SUP)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危重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近年来,全球广泛存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的不当使用问题,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艰难梭菌感染等临床并发症、额外的成本、多重用药负担等不良事件的增加。为促进预防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规范化使用,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干预模式:教育干预模式、用药调整模式、个体化用药模式、信息系统干预模式等。本研究对解决不适当SUP的药学干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其效果和可行性,为药师探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对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注射液进行药品评价.  相似文献   
10.
研究鸡血藤乙醇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儿茶素的抗辐射作用,并探讨初步作用机制。采用6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ICR小鼠造成亚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氨磷汀,43.6 mg·kg~(-1),iv)、鸡血藤组(生药10,20,40 g·kg~(-1))、儿茶素组(50,100,200 mg·kg~(-1)),连续ig给药28 d,每日1次。检测给药前1 d及给药1,3,7,14,21,28d后小鼠外周血WBC,RBC,PLT计数和HGB含量;观察给药7 d后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的变化;比色法测定给药7 d血清SOD,GSH-Px活性和MDA水平;采用半固体培养基测定给药7 d后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HE染色观察给药7,14 d股骨骨髓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7 d后骨髓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测定骨髓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骨髓中Bax的表达。结果表明,鸡血藤醇提物和儿茶素均可促进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复,增加免疫器官胸腺和造血器官脾脏的脏器指数,提高血清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骨髓腔内细胞数量、减轻立体支架结构损伤,改善造血微环境;抑制骨髓细胞凋亡,使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表达显著下调。鸡血藤醇提物和儿茶素对亚急性辐射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造血、抗氧化、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