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华医院1997年12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在做尿道成形手术中单纯应用胃管作尿道支撑引流管1176例,年龄6个月-20岁。未进行膀胱造瘘等尿液改道引流方法。结果 术后因发生尿瘘而需再次尿道成形术的113例(9.6%),尿道狭窄需再次手术成形的8例(0.7%),尿道裂开需尿道再成形的5例(0.4%)。结论 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引流尿液是充分有效的,无须另行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2.
尿道裂开是发生于尿道下裂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因多无可利用的包皮材料修补尿道,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Snodgrass在1994年首先介绍了“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法”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我院近年开展用此方法治疗尿道下裂,并且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患儿2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尿路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获得构建组织工程学泌尿系器官所需的大量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刮削法和组织块法分离出尿路上皮细胞,在角化细胞培养基(Keratinocyte-SF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扩增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类型特异性蛋白质。结果: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呈现出典型的移行上皮形态特征。细胞经10次传代后仍扩增迅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AE1/AE3阳性,CK34βE12阴性。提示该常规中细胞分离方法可靠,传代顺利,扩增迅速;尿路上皮细胞经10次传代仍保持其固有生物学特性,未见老化。  相似文献   
4.
肾母细胞瘤手术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肾母细胞瘤35例,年龄11个月-9岁。术后按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MWTS)Ⅲ-V期放化疗方案治疗并随访。结果 肿瘤复发7例(I期1例,Ⅱ期2例,Ⅲ期4例),复发发生在术后2个月-3年。术中肿瘤破溃6例中4例局部复发;未作淋巴结活检2例局部复发;间变型肾母细胞瘤3例复发。结论 术中肿瘤破溃则复发率高,对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破溃。必须作腹主动脉旁及肾门淋巴细胞结病理检查,明确临床分期,针对性性放化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的制作与评价。方法 自膀胱解剖出膀胱粘膜下层,置于PBS、0.5%SDS、双蒸水中反复洗涤去除细胞,必要时加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细胞外基质采用HE、免疫组化、扫描电镜评价去细胞效果,细胞植入无细胞基质观察细胞能否粘附于该材料。结果 HE、免疫组化、扫描电镜均未见制备的材料中存在细胞及细胞碎片,体外细胞植入试验见细胞可粘附于材料并增殖。结论 采用本制备方法可以得到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有望为临床提供尿道下裂生物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尿道套入法治疗男童外伤性后尿道闭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和评价尿道套入法治疗男童外伤性后尿道闭锁。方法 对 1994年 1月~2 0 0 3年 12月以尿道套入法治疗的 2 5例外伤性后尿道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患儿后尿道闭锁段长度 1~ 2cm ,切除闭锁段瘢痕组织后无法直接行对端吻合 ,故将远端尿道套入 ,固定 ,留置导尿管 6周左右 ,拔管后均排尿通畅 ,其中 6例经 1~ 2次尿道扩张 ,2 5例均无尿失禁。结论 尿道套入手术方法简单 ,是治疗男童尿道缺损段较长及经手术修复失败的后尿道闭锁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儿童嗜铬细胞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特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2000-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嗜铬细胞瘤病例,均为男性,年龄9~12岁。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外3例,异时再发者2例,有家族史1例。结果经妥善围手术期处理,顺利切除肿瘤,术后血压全部降至正常。结论儿童肾上腺外、双侧肾上腺.多发及再发的嗜铬细胞瘤发生率高于成人,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改良Lich-Gregoir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Lich-Gregoir手术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18例,共25侧输尿管,其中重肾Y形输尿管下肾输尿管返流3侧.患儿年龄4个月~10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示膀胱输尿管返流Ⅱ级2侧,Ⅲ级10侧,Ⅳ级10侧,V级3侧.结果 经术后4~12个月随访,VCUG显示17例患儿24侧返流完全消失,仅1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其一侧V级返流术后转变为Ⅰ级.术后所有患儿未发现尿潴留、热性尿路感染及新的患肾瘢痕出现等情况.术后住院6~7 d.结论 改良Lich-Gregoir输尿管抗返流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经典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男性新生儿肛门生殖器距离(AGD)与睾丸下降不全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方法:连续纳入哈尔滨市妇产医院及哈尔滨市双城区急救中心妇产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出生的汉族男性新生儿350例,出生后24 h对所有新生儿测量AGD,排除有合并直肠肛门畸形及尿道下裂的患儿,由小儿外科医生进行体格检查,确定其是否存在睾丸下降不全,并根据睾丸位置分为阴囊上方型、腹股沟型及不可触及型。结果:350例新生儿中隐睾39例,隐睾新生儿的AGD长度显著短于非隐睾新生儿[(2.01±0.22)cm vs(2.35±0.19)cm;P0.01];在排除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情况下该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2.32±0.14)cm vs(2.06±0.19)cm;(2.37±0.17)cm vs(2.12±0.12)cm,P均0.01];高位隐睾新生儿AGD较低位隐睾儿AGD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F=0.434,P0.05);单侧隐睾与双侧隐睾新生儿AGD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6±0.13)cm vs(2.02±0.17)cm,P0.05)]。结论:在所研究的男性新生儿人群中,AGD值与睾丸下降不全具有相关性。AGD可以作为雄激素作用窗口期存在异常干扰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雄激素受体基因(AR)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多态性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42例男性尿道下裂患儿以及351例健康人。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全基因组DNA,对AR基因上的第一外显子(CAG)n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以Sanger测序方法对其测序,计算各样本的(CAG)n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AG)n分布,并分析(CAG)n对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病例组(CAG)n为15~44,平均长度23.65±3.36;对照组为19~31,平均长度23.14±1.87,两组CAG重复序列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当n≥23,24,25,26时,尿道下裂发病风险分别为1.47(CI:1.081~2.001),1.356(CI:1.004~1.830),1.484(CI:1.063~2.071),1.565(CI:1.034~2.369),各组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n≤19时,尿道下裂患病风险为2.111(CI:0.935~4.767),P=0.05。结论 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CAG重复序列越长,尿道下裂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