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二期Fontan术术前肺血管阻力(PVR)与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关系,建立无创评价PVR的方法.方法 选择35例准备施行二期Fontan手术的患儿,测定静脉血HGB、HCT和安静时不吸氧状态下的SpO2,同时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和计算PVR.分别将HGB、HCT和SpO2作为自变量,PVR作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分别计算HGB、HCT和SpO2与PVR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35例患儿术前HGB和HCT与SpO2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5,P<0.01;r=-0.634,P<0.01);HGB、HCT和SpO2与PVR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62,P<0.01;r=0.579,P<0.01;r=-0.392,P<0.05).HGB、HCT和Sp02与PVR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268x-2.093,y=0.108x-2.976和y=11.951-0.117x.结论 二期Fontan术术前HGB、HCT和SpO2与PVR均高度相关,可根据计算的直线回归方程,由术前测得的HGB、HCT和SpO2值计算PVR估计值,用以评价肺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罕见的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胞部MRI提示及心包病理证实为血管瘤,并伴血小板下降。结论: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及结合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2例AOPA患儿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于术治疗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喂养困难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经心导管检查证实诊断,其中9例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为近端型;3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为近端型,2例为远端型.12例患儿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符合率为83%.9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AOP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可确诊,心导管造影对大龄患儿尤其需要;由于存在发展为器质性肺高压的风险,本病一经诊断应尽早行于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1986年10月-2002年2月收治人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100%,引流位置准确率为96.7%(88/91)。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尤其是心下型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以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眼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动脉压i岛、糖尿病,透析过程中易发生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的老年患者16例,将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先后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和常规胶布加弹力绷带固定法。每人每种方法各观察3个月624次,共1248次由专职透析护士按标准化操作。比较2组透析过程渗血、滑针、血肿的发生率。结果常规固定法并发症发生率为7.21%,常规加绷带固定法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加绷带固定法能有效预防透析过程动静脉内瘘和静脉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减少血管损伤,操作简便,能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17例主动脉瓣狭窄中1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诊断为Williams综合征,临床表现合并有特殊面容及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寿命(RBCS)检测有助于了解各类型贫血及红细胞破坏的原因,更是溶血性贫血的诊断“金标准”.然而,迄今仍无一项技术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BCS检测.本文在简要介绍红细胞清除机制的基础上,对51Cr标记法、15N-甘氨酸标记法和生物素标记法等几种常见RBCS检测方法的原理、检测步骤、临床应用及其利弊作一综述,并且重点介绍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RBCS检测方法——一氧化碳(CO)呼气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病人在传统机器全自动预冲基础上采用改良式追加预冲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双重血浆置换28例病人,共行双重血浆置换71例次,排除最后一次治疗,组成70例次双重血浆置换病例资料。根据病人双重血浆置换顺序排列单号、双号分为两组,每组35例次,单号为对照组(行传统预冲方法),双号为观察组(行传统预冲基础上追加预冲方法)。比较两组预冲方法后双重血浆置换血浆滤过器残余气泡、滤过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病人变态反应的发生、二级滤过器跨膜压(TMP)检测以及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口渗血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血浆滤过器的残余气泡、滤过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病人变态反应的发生、二级滤过器TMP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口渗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追加预冲方法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中安全、简单、易操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使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cribriform occluder,ACO)封堵多孔型房间隔缺损(multi-fenestrated ASD,mf ASD)的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使用ACO经导管介入封堵mf ASD的5例患儿,并介绍手术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例mf ASD(Ⅱ)患儿2处缺损距离分别为5 mm、7.4 mm和3.8 mm,选择25 mm ACO进行封堵。1例ASD(Ⅱ)4.5 mm、2.0 mm(位置略偏前),选择18 mm ACO。1例房间隔瘤形成,瘤底8.5 mm,瘤高12.2 mm,ASD 2处,一处位于中央8 mm×8 mm,另一处位于房间隔瘤下方,大小为2.5 mm,两处缺损相距5.2 mm,选择25 mm ACO。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天及1、3个月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尚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ACO应用于封堵mf AS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封堵效率较高,是患儿mf ASD封堵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